7月12日讯(通讯员:肖云熙、钟志清、张睿喆、刘雨鹭、刘雅珺)7月12日,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湾长存,吉安永新”红色走读实践队开启了第三日的红色探访之旅。队员们先后走进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大井毛泽东旧居及黄洋界哨口,在革命遗迹中感悟红色精神,在历史印记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队伍抵达红军医院旧址合影)
医院旧址忆峥嵘
清晨,实践队跟随肖老师的脚步,来到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在雕像前,肖云熙老师深情讲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信仰、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队员们凝视着斑驳的墙壁和简陋的医疗设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实践队员张睿喆还在旧址周围发现了车前草、鱼腥草等曾用作药材的植物,他小心采集标本,计划将其融入红色手帐创作,让革命记忆与自然生命交织延续。
(图为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革命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采集标本)
旧居石前悟勤勉
午后,实践队来到大井毛泽东旧居。一块朴素的读书石静静矗立在院中,见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挑灯夜读、思索革命道路的勤奋身影。队员们驻足凝视,抚摸着石面上的岁月痕迹,无不为领袖的刻苦精神所动容。队长钟志清感慨道:“这块石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我们勤学奋进的精神象征。”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将勤奋与坚持融入日常学习与科研之中。
(图为实践队伍抵达大井村合影)
黄洋界上感豪情
傍晚时分,实践队登上黄洋界,站在陡峭的哨口前,队员们仿佛听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守卫根据地时的呐喊与号角。肖老师向大家讲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事迹,战士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壮举,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实践队员刘雅珺感叹道:“站在这里,我们更能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深刻含义。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
(图为实践队伍抵达黄洋界哨口合影)
一天的行程结束,红色基因已深深烙印在队员们的心中。从医院旧址的救死扶伤,到读书石前的勤勉刻苦,再到黄洋界上的英勇无畏,实践队一路追寻革命足迹,一路砥砺青春初心。队员们表示,将把井冈山精神内化为奋斗动力,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需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青年的华彩篇章。
作者:肖云熙、钟志清、张睿喆、刘雨鹭、刘雅珺
学校: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