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实践木偶艺,非遗脉续闽台情

掌中偶韵,“豫”见童心

  7月7日-11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情牵,探韵溯源”实践队走进河南杞县第二实验学校开展“木偶戏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实践队通过视频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河南学子感受非遗魅力。课堂上,生动的《哪吒闹海》木偶戏片段瞬间抓住孩子们眼球——哪吒木偶在艺人指尖操控下,红绫飞舞、锐气十足,配合紧张的锣鼓点,令同学们屏息凝神。

  随后,实践队队员向同学们讲解了闽南布袋木偶“以掌为台,以指为魂”的独特技艺,及其自明清起传播至台湾、形成“金光布袋戏”等同源流派的历史脉络,彰显闽台文化同根同源。

  此次“木偶戏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河南学子触摸到闽南木偶的温度,更让实践队深刻领悟:非遗的魅力不仅在于精湛技艺,也在于其承载的中国故事与中华文脉,它能跨越地域引发共鸣。

“偶”遇新生,舞动非遗

  7月17日,实践队深入漳州古塘木偶剧团,探访国家级非遗布袋木偶戏的当代传承。在年仅20岁的第四代传承人蔡荣昌带领下,队员们观察木偶、体验操作、了解制作。

  活动伊始,在蔡荣昌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观察了解了剧团里的新旧木偶,并亲身体验了木偶的操作方式。其后,实践队队员将问题分为蔡荣昌先生与木偶戏的缘起、木偶戏现今的传承困境以及创新之处三大部分对蔡荣昌先生进行采访。

  蔡荣昌先生年仅20岁,是剧团最年轻的传承人。蔡荣昌分享了他受家族熏陶(祖辈皆从业)、自小从艺的缘起。蔡荣昌先生坦言木偶戏传承面临许多挑战,他认为木偶戏的表演剧本并不是照本宣科,以当地主要表演的历史剧为例,在了解人物生平背景、性格特点等要素之后,在不违背历史的基础上,对剧本加以创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不同的地方演出时,同一剧目的表演也会有所不同,这实际上也是木偶剧的独特所在。而关于木偶剧的创新,蔡先生也说到至今仍在摸索中,剧团正尝试在舞台上融入干冰制造云雾的效果以及灯光等要素的使用,让木偶剧在当今焕发新生。采访结束后,蔡荣昌先生热情地邀请实践队观看木偶剧的表演。帘幕缓缓拉开,在蔡荣昌先生灵巧的手指操控下,木偶角色栩栩如生,念白、音乐配合默契,实践队员们叹为观止。

文创搭台,“偶”趣传城

  7月26-27日,实践队再次来到漳州古城的徐竹初木偶艺术馆,与该馆合作进行实践成果的宣传。实践队在摊位摆放自制的文创周边(如马克杯、鼠标垫、帆布袋与钥匙扣等),印发了制作的小漫画。在与路人的交谈中,实践队队员介绍了实践队开展的活动,并引导大家参观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借助馆内的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木偶雕刻的具体流程和漳州布袋木偶的独特艺术特色。

  在实践队努力下,越来越多路人主动来到摊位前了解布袋木偶,并表示愿意前往向阳剧场观看漳州布袋木偶戏演出,以微薄之力助力非遗木偶文化传承和发展。随后,实践队也到徐竹初木偶艺术馆二楼观看了布袋木偶戏演出,并近距离欣赏了哪吒和敖丙的木偶造型,全新的剧本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从“看”到“思”,从“思”到“行”,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温度、挑战与生机,更点燃了成员们内心文化传承的“火苗”,在挖掘、保护、传播、创新四位一体中,将非遗传承的希望播撒在祖国大地,为活化非遗、增强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贡献了青年力量。在后续实践中,实践队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优势,结合方言特长,继续探索非遗传播新路径,为闽南木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情牵,探韵溯源”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青春实践木偶艺,非遗脉续闽台情
  • 掌中偶韵,“豫”见童心  7月7日-11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情牵,探韵溯源”实践队走进河南杞县第二实验
  • 08-04 关注:1
  • 非遗薪火点亮童心,琉璃华彩辉映社区
  • 2025年7月29日,窑火琉光实践队通过校园教学与社区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琉璃文化传承实践活动,让琉璃文化和鲁派内画走进更多人的生
  • 07-29 关注:19
社会实践经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