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我随学校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走进青岛市即墨区。此次社会实践围绕特色农产品电商推广、乡村振兴现状和问题的调研等重点方向,开展为期十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走出课堂”的经历,更是一场“走进生活”的成长,它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基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与村民互动中收获真挚情感,明白个人价值可在服务他人中实现,为成长注入动力。

7月16号,初到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时,我印象里“落后闭塞”的乡村印象被彻底打破。这里依托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发展了茶园生态、度假旅游业等特色农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发展相结合。但深入了解后,也看到了隐含的难题:部分地区产业园面临的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参观访问和实地调研。当我第一次踏入那个即将展开走访的街区时,心中满是期待与忐忑。错落有致的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温馨而宁静,街巷间偶尔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老人们的闲聊声,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接下来,我将在这社区里倾听他们与茶的故事,挖掘隐藏在茶背后的难题。

在社会实践的丰富旅程中,我们踏入了一片充满诗意的茶园,开启了一段与茶亲密接触的奇妙之旅。采茶的辛劳与喜悦、炒茶的紧张与专注、品茶的宁静与感悟,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我的记忆深处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采茶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气温也越来越热。我的手指开始变得酸痛,腰也渐渐直不起来,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体会到了茶农的辛苦,明白我们每天喝得到茶来之不易。在采茶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不同位置的茶叶生长情况也有所不同。向阳处的茶叶生长得更加茂盛,芽头也更肥壮;而背阴处的茶叶则相对瘦小一些。这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茶农们的智慧,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能够准确地把握茶叶的生长规律,采摘出最优质的茶叶。
采完茶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炒茶车间。刚一进门,一股浓郁的茶香便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炒茶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主要步骤。其中让我印象深刻是杀青的过程,将新鲜的茶叶倒入热锅中,瞬间,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茶叶在高温的作用下迅速卷曲起来。我与小伙伴们自告奋勇地尝试炒茶,锅里的温度极高,热气扑面而来,稍不留神手碰到锅底将会红透半边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变得干燥而酥脆。当茶叶发出清脆的声响时,炒茶的过程就完成了。看着自己亲手炒制的茶叶,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在为期十六天的实践中,从初见时的陌生疏离到离别时的深切牵挂。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鲜活的认知,更让我在实践中完成了一次成长蜕变。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不必等到“能力足够”才出发。哪怕只是用所学知识帮村民解决一个小问题,用镜头记录一段乡村故事,都是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未来,我愿意做一个“乡村联络员”,既把外界的资源带进去,也把乡村的声音传出来——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代青年对乡村振兴最实在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