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怀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跟随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来到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开展为期16天的助农社会实践活动。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仔细分析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做足了准备工作。我也暗自下定决心: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珍惜每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助农的实际能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牢记出发时的初心——不仅要让自己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增长才干,更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属于青春的力量。

初到龙泉街道,我们立马与当地负责人王书记进行对接,王书记在会议上也对我们给予了厚望。他在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当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我们对龙泉街道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茶产业以及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从摘茶到制茶,我们都亲历亲为,不仅了解到了制茶产业的精髓,还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旅途增添了趣味。在尹经理的指导下,我们从炒制绿茶、红茶到品茶,我了解到了同种叶子通过不同的制作手法会制作出不同种类的茶叶。
在当地的茶文化博物馆中,尹经理分别从茶叶的起源、发展、种类、代表茶叶以及制茶和品茶的工具等方面向我们介绍。通过尹经理的介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紫砂壶,紫砂壶是制作工艺与艺术的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艺术表现力。但是由于紫砂矿为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紫砂壶的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网络上“假紫砂壶”的兴起,是以陶瓷为原料加以加工所制成的,与紫砂壶真假难辨。
实践途中的品茶环节,如一缕清风拂过心田,让我在袅袅茶香中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饮茶体验,却在茶艺师傅的讲解中,读懂了“茶道”二字背后的深意。例如,茶壶嘴不能朝向客人以及再给客人倒茶时不能倒满。这不仅是对待客之道的学习,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龙泉街道的实践旅程中,走进当地爬宠食品生产企业的经历,让我对“特色产业兴乡”有了全新的认识。谁能想到,这些为蜥蜴、守宫等宠物定制的专用食品,竟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金钥匙”,更藏着乡村振兴的独特密码。从爬宠食品的生产到网上销售再到现代物流运输,我们了解到了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产业的影响,我们根据企业负责人所说的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企业发展到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十六天的经历让我确信,乡村振兴的答卷,从来不是用笔写就的,而是用双脚在田埂上踩出路径,用双手为农户搭起桥梁,用真心与乡村结下羁绊。而我们,正是要做这样的“答卷人”,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出最踏实的光芒。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可以做最踏实的“答卷人”。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助农的实效,把青春的热情注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当我们的脚印留在田埂上、双手磨出薄茧、真心融入乡村的烟火气,青春便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最厚重、最动人的光芒。这光芒里,有乡村的未来,更有我们这代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