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稚鹤合筑 隅间共生”实践团队深入宁波鄞州区南裕小区,开展了一场关于“老幼共融”社区空间设计的创新探索。团队以空间改造为切入点,推动代际融合,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一、社区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南裕小区,一个位于宁波鄞州中心城区的典型老旧社区,建成于2004年,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容纳792户居民。这里交通便利、配套丰富,却也面临着老旧社区的共性问题:
空间利用低效:道路不通畅,公共区域功能单一
设施适龄性差:现有设施无法满足老幼群体差异化需求
代际互动缺失:老人与儿童活动空间相互隔离
二、深度调研:用专业方法发现真问题
团队采用多元调研方法,精准把握社区需求:
定量分析: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差异化问卷
质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居民真实想法
行为观察:绘制人流热力图,分析时空使用特征
需求评估: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设施匹配度分析
调研发现核心矛盾:现有空间无法满足老人社交尊重与儿童探索发展的双重需求。
“老人的藤椅与儿童的滑梯,不该是社区的两极,而应是对话的起点。”
“空间设计不是填满角落,而是编织代际共生的‘社会毛细血管’。”
三、创新方案:三位一体改造策略
锈蚀的健身器材、被占用的绿地、孤立的塑料椅……这些碎片化的场景背后,是社区活力的流失。实践队基于对南裕小区的深入调研与分析,结合社区老幼共融的现实需求,以“安全、开放、健康、融合”为核心理念,提出“空间重构+功能复合+智慧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空间优化
“鹤径”慢行系统:打通断头路,增设无障碍坡道与休憩节点,串联幼儿园、绿地与养老服务中心。
“稚趣盒”模块化设施:可移动的积木式座椅,白天为儿童攀爬架,傍晚转换为老人棋牌桌。
功能复合
“记忆工坊”:祖孙共做宁波传统红帮裁缝手作,让非遗传承成为代际纽带。
“潮汐广场”:晨间太极、午后绘本角、傍晚广场舞,同一空间因时制宜。
智慧服务
“一键呼”看护系统:儿童腕表与老人手环联动,划定电子围栏,危险实时预警。
“代际积分”APP:共植绿植、参与活动可兑换社区服务,激励互动。
四、特色项目:让愿景落地
“隅间茶话”:将废弃凉亭改造为代际交流角,融入宁波老式茶桌与儿童涂鸦墙。
“稚鹤学堂”:利用架空层打造老幼共学空间,开设方言故事会、手工艺作坊。
“时光廊桥”:在沿河绿道增设怀旧照片墙与互动游戏桩,让历史记忆与童真乐趣共存。
五、未来展望
该项目不仅是一次空间改造尝试,更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通过促进代际互动,既能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又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
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马天鸣 熊苏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