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纳固智韧”创新创业实践队围绕“智能建造与人工智能结合”核心主题,先后走进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C-FAIR),在科研一线挖掘技术融合潜力,为项目落地积累实践经验,奏响创新创业青春强音。
7月10日,实践队首站探访C-FAIR,聚焦AI技术在医疗康养领域的应用逻辑,为智能建造与AI的融合寻找跨领域借鉴。在软件学院研究生赵阳引导下,队员们重点考察fNIRS脑血氧监测、AR引导康复机械臂等设备,深入了解大模型如何优化机械臂精准控制、数字孪生技术如何模拟康复场景。从“大模型与机械协同”的技术逻辑中,队员们联想到智能建造中“AI+施工机械”的自动化作业可能;从“数字孪生模拟康复流程”的思路里,提炼出其在隧道运维、建筑施工模拟中的应用价值,为项目中“AI优化建造流程”的设计提供了跨学科参考。
7月24日,实践队走进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击智能建造与AI融合的核心应用场景。在土建与水利学院研究生张恒、孙胤栋学长带领下,队员们近距离观察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物理模型试验平台——AI算法实时分析断层、涌水模拟数据,精准预测灾害隐患,让“AI+地质探测”的智能建造技术从课本走进现实。专题访谈中,学长们提出的“AI自动优化设计方案、BIM与AI融合实现施工管控、数字孪生赋能运维”蓝图,与实践队项目方向高度契合。队员们围绕“AI算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BIM模型与AI数据的实时交互”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进一步明晰了智能建造与AI融合的技术难点与突破方向。
两次调研串联起“AI技术跨领域借鉴—智能建造场景落地”的探索链路。实践队队员表示,此次实践不仅验证了“智能建造与AI结合”的可行性,更找到了项目创新的具体切入点。未来,团队将以调研所得为基础,持续攻关AI在建造设计优化、施工安全预警、运维预测性维护等环节的融合应用,力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方案,为智能建造行业发展注入山大学子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