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调研活动中,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非遗探索之旅。6 月 30 日,团队成员在带队老师领导下,与非遗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的两位传承人余翠萍老师、孔巧文老师开展深入的舞蹈学习交流,沉浸式感受非遗舞蹈的多彩魅力。
图为余翠萍老师向团队成员讲解动作要领。丁惠玲 摄
活动伊始,余翠萍老师与孔巧文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非遗舞蹈“十二月花神”精美的服装道具。绣着花卉纹样的衣裙、精致的头饰配饰、小巧灵动的鞋子等,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寓意。除此之外,老师们还结合服饰道具,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十二月花神”的历史渊源,从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到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节点,娓娓道来,让我们对这一非遗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有了更深入的
认识。
图为十二月花神的服饰道具。丁惠玲 摄
随后,两位传承人老师亲自示范进行动作教学,耐心讲解非遗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的每一个动作要点和动作细节,细节精确到手臂的弯曲程度、脚下的五点位步伐。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反复练习,力求精准还原原生态舞蹈精髓。
图为实践团队向于翠萍老师学习十二月花神。刘艳 摄
在交流探讨环节,团队成员和领队老师与两位非遗传承人就非遗舞蹈“十二月花神”的动作编排理念、艺术特色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在交谈间隙,余翠萍老师和孔巧文老师多次表示她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愿意教授宣传非遗舞蹈“十二月花神”,让非遗走进高校。这让大家感到欣喜的同时,也纷纷表示,此次的交流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舞蹈知识,打开了广阔视野,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为实践团队与老师交流探讨。丁惠玲 摄
非遗舞蹈“十二月花神”作为地方传统舞蹈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非遗、学习非遗、感受非遗,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作为新时代青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子们表示,将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自己的所学所长,让非遗舞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与余翠萍老师、孔巧文老师的合照。 刘艳 摄
(通讯员 林演清 张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