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泰宁红军街,重温红色峥嵘岁月
2025年07月01日上午,集美大学“同心共筑”社会实践队踏入泰宁红军街,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长百余米的街道两侧,古墙上“武装动员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大型标语与斑驳墙体相映,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在红军亭,展示第五次反“围剿”历史的珍贵图片与沙盘模型,瞬间将队员们带入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时光。
泰宁红军街原名岭上街,地处泰宁县城核心。土地革命时期,这里见证过“解放泰宁,挥师东进”的壮举。1933年8月中旬,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入驻于此,岭上街两旁民居成为红军官兵的驻扎地,也由此成为革命指挥的重要枢纽。新中国成立后,为铭记这段光辉历史,这里被正式命名为“红军街”。
走进12号陈家大院,“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的牌匾高悬。这座始建于清初的三进民房,风火墙高耸,古朴庄重。靠南相邻的两间屋子,分别是朱德、周恩来的卧室兼办公室,简陋的桌椅床铺承载着他们日夜指挥作战的身影;靠北的指挥室、警卫室及机要室,曾传递出无数关乎战局走向的关键指令。在此期间,二人运筹帷幄,指挥东方军入闽作战与江西抚河以东战事并深入群众,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旧居的一砖一瓦,都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无声见证。
如今,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红军街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泰宁县博物馆与实验小学开展“红领巾小讲解员”活动,让红色文化扎根青少年心间;“英勇东方军”云展览、6条红色旅游线路等创新举措,也让革命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代代相传。
午后的阳光为泰宁红军街镀上一层金色光晕,集美大学“同心共筑”社会实践队在探访完红军街的厚重历史后,怀着对红色热土的眷恋与探索新篇的期待,踏上下午的行程。队员们知道,泰宁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仍有着不为人知的独特魅力,等待着被揭开神秘的面纱,续写今日的探访之旅。
下午,实践队队员们走进“三个不要忘记”主题馆,沉浸式感受红色传承的温度。踏入馆内,“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革命老干部” 的标语醒目矗立,瞬间牵起大家对革命岁月的追思。
馆内陈列有序,从革命“五老”人员的事迹展板,到重现老区斗争场景的史料、物件,生动勾勒出泰宁老区往昔的烽火篇章。黄炳茂等游击队员的故事在此延展,那些为革命舍生忘死、坚守信念的片段,借由文字、图片与场景复原,鲜活呈现在队员眼前。政策展示区里,关爱革命“五老”人员的各项举措,彰显着对革命先辈的尊崇与铭记,让大家看到传承不仅存在于精神上的缅怀,更是实打实行动上的延续。
主题馆中,“一杯米酒”的故事专区尤为动人。透过陈列的老物件与情景讲述,当年军民以米酒传递信任、共抗艰难的鱼水深情,化作具象的温暖,沁入队员心间。从革命斗争的热血,到和平年代对老区发展的关注、对“五老”的关怀,“三个不要忘记”的内涵,在馆内一步步具象、深化,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
走出主题馆,阳光落在肩头,集美大学“同心共筑”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满载着对“三个不要忘记”精神的深刻理解。大家深知,这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守护红色根脉、续写老区新篇的使命。怀揣着这份感悟,队员们期待在泰宁的后续行程里,继续挖掘红色故事,让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也盼着以青春之眼、实践之行,将这份传承传递给更多人 。
- 情暖童心,筑梦成长
- 为传递温暖和关怀,助力福利院儿童成长,7月1日,池州学院赴贵池区福利院“多陪多教”实践团,来到池州市贵池区福利院,开展了一系列丰
- 07-01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