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金穗先锋•兴乡共富”实践团深入贵门乡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专访乡长赵硕达、团委书记王诗毅,解锁山区乡镇以文旅融合与环境整治破局发展的实践密码。
实践团直击:基建与文旅项目一线调研
实践团走访发现,贵门乡已完成至甘宁主干道贯通、南山水库水利改造等基建工程,自来水网升级与党群服务中心落成构筑起发展硬支撑。在文旅领域,“金山映秋”项目串联鹿门书院、万亩茶园等核心点位,形成“文化+生态”体验矩阵。
实践团成员在考察“千万工程”实施成效时,记录下村民口述的环境蝶变。乡干部透露,通过政策宣讲会、入户调解等方式,成功化解人居整治中多起村民矛盾,推动生态工程落地。
青年视角:发展成效与现实挑战的双重观察
数据显示,贵门乡双休日景点日均接待超千人,夏季避暑游带动周边民宿预订量同比增40%。实践团特别关注到“宋韵贵门”IP开发与“状元文创”产品体系,认为文化赋能模式为农产品溢价提供新思路。
但调研也暴露深层问题:村内60岁以上人口众多,青年人才引育案例极少;璞玉村与叶村虽尝试党建联建推动农产品加工,却面临运营资金缺口与线上宣传薄弱等瓶颈。
对话乡贤:共商青年返乡与资源转化路径
赵硕达乡长向实践团详解发展逻辑,目前已通过登山赛、书院研学等活动形成引流闭环。针对实践团提出的“闲置房屋活化”建议,乡团委书记王诗毅回应:“正探索‘乡贤+创客’合作模式,计划将多栋古宅改造为青年民宿集群。”
从“一湖一江一书院”的资源整合,到“环境改善-游客引流-产业升级”的闭环构建,贵门乡的探索印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可能。但人才断层、资金短板仍需社会力量协同破局——这恰是青年实践团队持续跟进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