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1-7月1日,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实践团队深入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与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探寻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历史交融,挖掘“以茶助军、以茶载道”的鲜活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视角。
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通过百年制茶器具、徽商文献及抗战时期的茶叶贸易账本,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黄山毛峰不仅是徽州茶文化的象征,更曾是抗战时期的“特殊军需”。1938年,新四军在岩寺集结整训,面临物资匮乏的困境。徽州茶商通过茶叶贸易筹措资金,谢裕大等老字号茶号暗中为部队提供粮食、药品等物资。
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实践团队参观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富溪乡的高山茶园地形复杂,成为游击队隐蔽行军的理想场所。团队成员在走访时,当地老人回忆:“当年红军和游击队常借茶林躲避敌军搜查,茶农还会在采茶时传递情报。博物馆内展示的传统制茶工艺“杀青-揉捻-烘焙”,需历经高温与反复锤炼,与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坚韧不拔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一片茶叶的诞生,如同革命历程,需经历千锤百炼。
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实践团队参观茶园
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实践团队参观茶叶制作过程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记录着当地百姓为战士送茶的场景,揭示了茶叶在军民鱼水情中的特殊意义。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抗战时期,徽州百姓常为战士送上热茶驱寒,茶叶成为军民情感的载体,新四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以茶水解渴,茶农甚至将茶叶缝入衣物,作为应急物资。部分徽州茶商以茶叶运输为掩护,协助新四军传递情报、转移伤员。”
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实践团队参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一片茶叶,承载着徽州茶人的匠心,也沉淀着军民抗战的丹心。池州学院“红茗溯源”团队通过本次调研,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在徽州大地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