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湘潭市龙牌酱油酿造基地内,青砖灰瓦间,一缕缕醇厚酱香悠悠萦绕。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深耕湖湘文化,传播非遗新声”中华文脉传承团的16名师生踏入此地,在基地戴主任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探寻非遗文化、感悟“酱人匠心”的实践之旅。
“龙牌酱油的酿造,是时间与匠心的深情对话。”在龙牌酱油发展历史展馆,戴主任的这句话,开启了师生们对龙牌酱油的深度探寻。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宗宗详实的文献资料,如同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系统呈现了龙牌酱油自清代乾隆年间创立以来的发展脉络。从民间作坊起步,到成为“中华老字号”,从地方名产蜕变为享誉全国的调味瑰宝,其百年传承史让师生们深切领略到湖湘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酱油大晒场上,上千口酱缸整齐排列,在烈日下静静发酵,浓郁酱香弥漫四周。戴主任详细讲解“制曲、曝晒、发酵、装瓶”四大核心工艺,着重强调“日晒夜露”的古法精髓:“每一滴酱油都需至少300天自然发酵,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时间味道。”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成员们亲身体验翻缸、淋油等传统工序。当双手触碰到温热的酱醪,有成员感慨:“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极大耐心与技巧,老匠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酱人匠心”的生动诠释。”
此次活动,让传承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的传递。他们表示,将把“酱人匠心”融入专业学习,用外语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在酱香中,他们读懂了湖湘文化的厚重;于躬身实践中,领悟了匠心的真谛。龙牌酱油的醇香,正随着他们的脚步,飘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