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丽明 陈思奕)7月7日,邵阳学院“艺”心志愿者服务团将美育课堂搬进邵阳县新田村,以“泥土为媒”,为当地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场浸润式非遗陶艺体验。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踊跃参与,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新田村弄子口景区资源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千年陶艺在乡村沃土焕发时代光彩。

(图为志愿者向孩子们讲授陶艺知识 孙丽明摄)
陶艺,作为中华文明新石器时代便闪耀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审美。然而时代浪潮下,部分传统陶艺正面临传承断层的隐忧。陶艺是中华文明的千年瑰宝,却面临传承断层。
此次志愿者走进新田村,正是希望用童趣课堂让这门古老技艺‘活’起来——青年力量的加入,正是激活非遗生命力的关键火种。课堂上,志愿者化身‘陶艺引路人’,结合设计专业知识,先讲解泥土特性与陶艺历史,再示范拉坯、塑形技巧,手把手带孩子们体验揉泥、拉坯的乐趣,从‘认识泥土’到‘创造造型’,孩子们在动手间感受古老技艺的温度。

(图为志愿者协助孩子制作陶艺作品 孙丽明摄)
此次支教行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触摸民族根脉的窗口,锻炼了审美与动手能力,更是一次高校赋能乡村美育的生动实践。它为新田村的孩子点亮了与传统对话的灯,也照亮了非遗扎根乡土、薪火相传的新路径。
美育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非遗也绝不能成为博物馆的沉默展品。作为三下乡的一员,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非遗传承的桥梁,邵阳学院呼吁社会各界,以行动支持乡村美育资源建设,拓宽非遗传承的活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