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现代化进程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及非遗保护传承指示精神,以及西南石大“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校训精神启发。西南石油大学“乡韵织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至6日赴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一行深入摩梭文化核心区,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民生调研等方式,在感受摩梭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聚焦当地教育、产业、民生等发展议题,为高原湖畔的振兴之路贡献石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首日抵达泸沽湖后,实践队迅速与当地政府对接。泸沽湖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沈陆,副镇长杨洋,格姆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吉宇,多舍村监委主任喇建莉等领导莅临座谈现场,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实践队明确行程规划与调研方向,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座谈会现场)

(与领导合照留念)
7月2日,实践队首站走进摩梭博物馆,系统了解盐源县泸沽湖镇的历史渊源以及摩梭母系氏族社会历史脉络、民俗生活、土司制度和非遗文化,随后环湖考察自然与人文景观;晚间参与篝火晚会,体验并学习甲搓舞等民族文化活动。

(参观摩梭博物馆)
7月3日,实践队聚焦非遗技艺。在摩梭服饰非遗工坊,观摩传承人——喇建莉织布技艺,队员动手体验传统织布;探索卓衣馆了解传统服饰创新,走访多舍茶叶店了解制茶工艺,下午考察走婚桥与喇嘛寺,了解当地婚俗与信仰。

(与喇建莉老师合影留念)
7月4日,实践队深入文化根脉与民生一线。聆听达巴文化非遗传承人——挖布达挖老师讲解达巴文化的历史及其价值等;走访当地古村落,在祖母屋里体验传统生活形态。

(与挖布达挖老师合影)
7月5日,调研转向发展痛点。实践队深入村落,访谈当地居民,切身了解当地民生工作。了解到教育资源不均衡及留守儿童的假期教育,以及当地旅游业创新发展和对年老村民政策宣传问题。
7月6日,实践队与泸沽湖政府开展座谈,杨书记等工作人员参与交流,围绕教育支教、产业升级、政策宣传等议题交换意见。实践队提出“校地合作+义教促发展+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案。双方初步达成“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共识,为后续长效合作工作奠定基础
此次实践中,西南石油大学“乡韵织梦”暑期社会实践队领略非遗摩梭文化底蕴,直面当地发展挑战。“青年向上,时代向前”实践队以新时代青年标准规范自我以新青年的态度,扎根基层沃土,奔赴泸沽湖实践一线,创新点亮摩梭非遗文化,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