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青年踏浪东山行,初心如炬照新程

  6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踏浪东山寻足迹,青春助力振兴行”实践队奔赴漳州市东山县,在谷文昌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追寻精神航标的研学之旅。青年学子们通过实地参观、劳动体验与深入访谈,沉浸式感受“四有书记”谷文昌跨越时空的精神伟力。
  步入纪念馆,历史影像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定格了风沙肆虐、家园被毁的触目惊心画面。序厅内“风沙肆虐,民不聊生”的场景雕塑前,讲解员介绍:“那时的东山,全年六级以上大风多达150天,森林覆盖率不足0.12%,‘春种一葫芦,秋收一瓢谷’是百姓生活的常态。”
  面对“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的绝境,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的誓言仿佛穿透时空,掷地有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不是空话,而是他以命相搏的担当。实践队员们凝视着展柜中简陋的铁镐、箩筐,仿佛看到了谷文昌带领群众赤脚跋涉滚烫沙丘、遍寻树种、反复试验的坚韧身影。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谷文昌造林模式”
  当讲解员提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座右铭时,队员们注目于那份褪色的工作手册,仿佛能感知他深夜伏案的专注。“谷文昌的‘三件宝’:锄头、地图、手电筒。他坚信,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脚步必须丈量。”队员们仿佛跟随他提着马灯查风口、探流沙的身影。一句“没有谷书记,我的骨头早被风沙啃光了”的百姓心声,让现场肃然,年轻的心灵被这份穿越时空的感恩深深震撼。
  图为谷文昌办公场景复原
  谷公精神的丰碑,早已融入东山的草木山海。实践队员们沿着展线,追寻着谷文昌“当领导的要先把手洗净,把腰杆挺直”的清廉印记。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的见证,那件布满补丁的衣物无声诠释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朴素真理。这些饱经沧桑的物件,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公精神,是穿越时空依然璀璨的宝贵财富,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坐标。
  图为谷文昌语录之一
  “政声人去后,丰碑励今人。”在“为民担当的公仆情怀”展区,一组数据引发队员深思:1950年东山人均收入仅58元,1964年增至240元;1950年全县耕地不足10万亩,1964年拓展至34万亩。队员们不禁感慨:“谷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显绩’,但他用十年心血植下8.2万亩防护林,这份‘潜绩’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最珍贵的‘长远之功’。”
  走出纪念馆,碧海蓝天之下,是谷公用生命守护、如今郁郁葱葱的土地。实践队员们心中激荡着“四有书记”的精神回响——那是面对困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是手握权力“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清醒,更是心系苍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情。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今日青年追寻谷公足迹,重走领袖路,是为了让滚烫的初心薪火永续。当实践队员们从东山岛扬帆再启程,谷文昌精神已如深深扎根的木麻黄,成为他们生命中抵御风沙、向阳而生的力量源泉。这股力量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谷公的足迹早已昭示: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山河的壮阔画卷,青春的光芒方能永恒璀璨。
  
  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叶泓 黄希妍/文
    作者: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叶泓 黄希妍/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追寻领袖足迹,汲取奋进力量——福师院师生走进龙岩长汀开展暑期
  • 走进沈浩故居:在简朴陈设中触摸初心
  • 走进沈浩故居:在简朴陈设中触摸初心
  • 沈浩故居位于小岗村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内,内部陈设简单朴实,保留了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间的办公和生活场景。参观者可通过实物展品和历
  • 07-16 关注:0
  • 探索小岗村红色印迹——巢湖学子赴当年农家之旅
  • 改革精神永不褪色,发展脚步永不停歇
  • 改革精神永不褪色,发展脚步永不停歇
  • 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寻红色足迹 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实践队组织成员走进凤阳县小岗村——这片承载着中国农村改革伟大历史的土
  • 07-16 关注:0
  • 益路童行青年团助力“520爱心暑托班”: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之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巢院学子“三下乡”实践出征仪式
  •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追寻先辈足迹 铭记小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