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实践团走进小岗村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一件件实物与故事中触摸一位基层干部的赤子初心。
踏入展馆,“三过家门而不入”“三次红手印”的故事直击人心。2004年,沈浩从省城来到负债3万元的小岗村,六年里,他跑遍全村108户,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当首个任期结束,98位村民按满红手印挽留;第二个任期将满,186个红手印再次凝聚不舍;他因公殉职后,村民第三次按下红手印,恳请将他的骸骨留在小岗。这些带着泥土与温度的手印,成为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馆内,沈浩生前的旧物静静诉说着往昔:磨破鞋底的皮鞋、写满批注的笔记本、补丁摞补丁的衬衫……“他把全村走了个遍,鞋底磨得能看见纤维。”一本《安徽农村发展报告》中,夹着沈浩用烟盒纸写下的规划:“小岗不能只吃改革老本,要走农旅融合路子”,字字彰显锐意改革的决心。
“他用生命诠释了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次的学习,实践团队对沈浩同志的生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深刻地体会小岗精神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