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当代青年,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洪林镇开展“皖南星火”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展馆、实地走访、深度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洪林镇鸽子山村的改革发展历史以及新时代乡村建设新貌。
摩挲红色年轮,回溯精神滥觞
7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在洪林镇农村改革展览馆随着讲解员感受宣州农村40余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光辉历程。馆中四个部分陈列着一段段历史资料、一件件实物展品,从春意萌发到春风拂面,从春意涌动到春山可望,这四“春”正是宣州农业一路发展最生动的写照。大家从“皖南大包干”中深切感受到宣州干群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未知,在改革的浪潮中扬起风帆踏浪前行,才有了如今万家丰收的盎然景象。

寻访红色印记,打捞岁月星火
“那大包干是相当当的好嘞!”洪林镇分到户亲历者尹明德老先生如是说道。从他的讲述中了解到,推行大包干后,鸽子山村的亩产量从仅有400斤左右一举攀升到了1200多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升。粮食亩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完美印证了大包干制度的正确性。该村书记程太兵向团队介绍道,氤氲在大包干精神的春风里,鸽子山村始终葆有着“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创新活力,通过先行探索的创造性试点,百亩桃园生根发芽、拔地而起。如今,这份红色精神成为村子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鸽子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深耕红色沃壤,解锁振兴密钥
春赏桃花夏吃桃。在程书记邀请下,团队成员来到当地桃园代表——宏鸽采摘园调研桃园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宏鸽采摘园改革创新点在于将村里零散的山场集中流转到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村民以荒山、土地作价入股,以“小股东”身份享有后续桃园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硕果筐筐累得收,沁出大包干精神在悠悠岁月里酿出的醉人芬芳。在当年大包干冲破桎梏的勇气加持下,方有今日的灼灼其华。

旧时稻,今时桃。“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有如树根一般,深深地扎进鸽子山村的精神沃土里,在年岁的沉积里孕育着一代代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蓬勃力量,使得革故鼎新成为鸽子山村的代言词。这份精神引领着鸽子山村从贫瘠山乡迈向富美田园,从温饱难继走向产业兴旺,哪怕是有“雄关漫道真如铁”,依然可以“而今迈步从头越”,铸就了一篇红色文化写就的奋斗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