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2名学生在带队老师带领下,走进凤阳县“当年农家”,探访省级非遗项目——凤阳凤画。
步入凤画坊,一幅幅重彩工笔画映入眼帘。暖黄灯光下,宣纸上的凤凰色泽明丽、栩栩如生。作为安徽省首批非遗项目,凤阳凤画起源于元末明初,与灵璧钟馗画、天长判官画并称安徽民间艺术“三绝”。它以独特的凤凰造型和浓烈色调,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凤凰的造型要集百鸟之长。”张变红老师边作画边讲解。这位凤画传承人身着旗袍,手中双笔灵动勾勒。当被问及创作周期,她指着墙上巨幅作品说:“小幅画两天,大画得一两个月,急不得。”历经数百年传承创新,凤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程式,既保留工笔花鸟的细腻,又融入年画的通俗风格,常见的《丹凤朝阳》《百鸟朝凤》等八大题材,饱含着龙凤、牡丹等传统元素,传递着祥瑞、和谐的美好愿景。
“凤画里藏着淮北的历史、民俗和老百姓的期盼。”张老师的话让同学们驻足深思。从宗教信仰到地域风情,从道德观念到审美追求,这门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早已成为徽北文化的生动注脚。
走出画坊,队员们仍回味着凤画的神韵。这场与非遗的对话,不仅带来视觉震撼,更让大家意识到:保护传承传统艺术,需要更多人走进它、了解它,让文化自信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