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神木杨家将战鼓|铿锵鼓音奏响非遗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汇聚莘莘学子的青春力量,以涓涓细流滋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壮伟大业,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剧院与神木市文投集团艺术团团长王老师进行交流,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杨家将战鼓”与青少年美育、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路径,为“五育并举”方针提供实践举措。

  (一)忠勇、团结、坚韧:非遗文脉淬炼心灵釉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重要战略支撑。”而推进五育融合,无疑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岁月沉淀的精神品质,它如潺潺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能够在德育与美育的融合进程中开辟出崭新的路径。
  “以鼓育人,以文化人”。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前往神木市大剧院,与负责传授杨家将战鼓的艺术团团长王老师展开了一场深入交流。据王老师介绍,杨家将战鼓饱含忠勇精神,着重强调对民族大义的坚守,能够唤起人们对家国历史的深刻记忆,强化人们对文化根脉的高度认同。当青少年观看杨家将战鼓艺术表演时,便能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所蕴含的“忠勇、团结、坚韧”精神力量,从而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艺术团团长合影 陈静涵摄

  (二)德育铸魂:杨家战胆,将风冲天

  文化因教育而得以发扬光大,文明因教育而得以传承赓续。实践团成员在深入调研后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就具备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的条件。王老师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她认为“战鼓所蕴含的‘勇’,更强调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这与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度契合”。
  通过与曾参演杨家将战鼓活动的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位大学生在初次接触杨家将战鼓时,就不自觉地被吸引,进而去主动了解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展现出的忠义精神,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非常值得青少年深入学习并加以践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曾参与杨家将战鼓活动大学生合影 邵珥晴摄

  (三)美育浸润:铿锵战鼓,声动乾坤

  鼓槌与鼓面碰撞,传出金戈铁马之声,演绎着杨家将的千秋忠烈功绩。王老师在结束战鼓培训课程后,与实践团成员温和地说:“杨家将战鼓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更是五育并举的鲜活载体,希望通过创新表达让其真正‘活’在当下。”融合现代打击乐元素的鼓谱、符合现代舞台审美需求的宋代铠甲设计、挥舞鼓槌的豪迈英姿……杨家将战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宛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培育青少年的审美素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艺术团团长合影 邵珥晴摄
  经过访谈,实践团成员发现杨家将战鼓进入校园的可行性,杨家将战鼓凭借铿锵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杨家将战鼓承载着杨家将的忠义精神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将学生们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韩梦冉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神木杨家将战鼓|铿锵鼓音奏响非遗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 钱棍舞韵传古意,剪纸生花润青春 -﹣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实践队赴宣
  • 中医药润童心 急救课护童行 一一宣汉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健康主题活
  • 青春寻红迹 星火传和森
  • 青春寻红迹 星火传和森
  • 在庆祝蔡和森同志诞辰 130 周年之际,湖南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耕读星火・红色文心" 实践团深入娄底双峰,依托国家 4
  • 07-16 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