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红色记忆的永恒丰碑
为了更好地了解党组织在安徽的革命历程,2025年7月17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科院“点亮八皖”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前往红色基地进行考察,本次考察主要任务在于收集建党以来的红色故事,历史资料,参考书籍,为宣传片拍摄提供背景资料。
此次我们前往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它坐落于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洼风景区,是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召开唯一一次会议的历史见证地。这座清末古建筑群落不仅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更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此图为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俯视图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为统一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的成立,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948年12月17日,五位总前委成员齐聚蔡洼村杨家台子,召开了淮海战役期间唯一一次全委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两阶段的胜利经验,制定了第三阶段的作战计划,并重点研究了渡江战役的部署。会议期间,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下了淮海战役中唯一一张总前委合影,成为党史、军史上的珍贵瞬间。

此图为五位首长的雕塑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主体建筑为清末古建筑群落,共59间房屋,现设有淮海战役纪念馆、领导人旧居、总前委会议室等。馆内陈列了500余件实物、200余张照片和8组雕塑,生动再现了淮海战役的恢弘历程。
其中,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发给总前委的电报手稿、总前委使用的军事地图、电台等实物尤为珍贵。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战役的细节,更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勇气。

此图为电台图片
2006年,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景区陆续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016年,整修后的旧址免费向社会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学团队。
近年来,蔡洼红色旅游区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21年,旧址被确定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学校均会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浏览,意在“进行沉浸式教育,比课本更直观的展现,让孩子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深刻”,同时还会有志愿者进行讲解咨询服务。

此图为志愿者与参观者的合照
2023年6月,旧址管理处启动"建筑可阅读"工程。通过扫描建筑上的二维码,游客可以:
- 查看三维复原图,了解1948年的建筑原貌
- 收听专业解说,了解每间房屋的历史故事
- 参与线上问答,赢取特色文创产品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展板说明,"讲解员介绍,"要让每块砖瓦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旧址还进行了——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革命岁月
-互动屏幕模拟电报收发
-可接听电话,接听可听讲解,挂断可看进攻路线视频
-多屏幕进行内容讲解
-跑步机发电模拟艰辛运粮路
……
图为参观者使用电子设备观看战役讲解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学生。他表示:“站在总前委开会的房间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紧张氛围。这些实物和照片让我对淮海战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都有大量党员干部、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景区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活动,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蔡洼的土墙黛瓦下,藏着读懂中国过去与未来的密码。这片红色土地提醒我们:历史不是遥远的回声,而是持续的对话;传统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前进的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蔡洼这样的精神坐标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感与力量源。解码红色基因,不仅是为了不忘来路,更是为了看清去路;传承革命精神,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创造未来。这或许就是蔡洼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宝贵的启示——在回望中前进,在传承中创新,让红色基因永远保持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