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城市韧性建设的号召,2025年7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砥城为民,有韧有余”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深入涿州市多个街道、乡镇,开展城市韧性现状调查。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居民、商户、农户及受灾高风险群体在2023年洪灾中的真实经历、灾后恢复面临的挑战以及对防洪减灾的需求展开深入调研。
2023年,涿州市遭遇重大洪灾,部分地区因泄洪导致房屋受损、农田被淹、基础设施瘫痪。灾后恢复过程中,居民生活、商户经营、农业生产均面临严峻挑战。此次调研围绕“居民防洪减灾情况”“企业员工对韧性城市的认知”和“受灾群众访谈”三类主题,覆盖北拒马河北坛村堤段、范阳中路、冠云路、华阳路、徐里营、沿鲁村等区域,团队累计完成深度访谈20人次,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余份,较为全面梳理了涿州在防灾、应急、恢复中的经验与短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
实践团首先走访了受灾较重的居民聚集区。在与居民交流并实地查看房屋受损痕迹(如墙体水痕、家具损毁等)的同时,详细了解了房屋修缮进度、自费比例及老年住户面临的实际困难。随后,在商业区,成员们走访营业与关闭店铺,收集货物损失、保险赔付、资金来源等信息,关注客流量恢复及商户对政策支持的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商户交流受灾及恢复情况)
农田调研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抵达村庄后,农户们积极配合实践团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并介绍了农田受洪水淹没、灌溉设备受损的情况。据了解,村庄目前已开展复耕工作并获得一定政府补贴和技术支持,但农田周边道路修复及市场销路等问题仍制约着农业生产恢复。通过交流,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农田受损程度、复耕进度、补贴支持及面临的实际困难。
此外,实践团重点关注了灾害发生时的预警与撤离、救援与支持及社区互助情况。调研发现,社区互助发挥了积极作用,邻居间、商户间、农户间以及对脆弱群体均存在自发的互助行为和组织的集体活动,体现了灾害中守望相助的温暖力量。
(图为当地农户介绍相关情况)
涿州的经历是全国韧性城市建设的缩影。此次调研不仅系统记录了涿州的灾后实况,更深刻反映了居民对安全宜居环境的迫切需求。实践团将持续关注涿州重建进展,助力推动“韧性城市”理念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