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杉公益助学团队豫见石光支教队的15名成员,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孙路口小学举行了开营仪式,此举标志着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正式开启。至7月25日,以适应教学风格和建立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天气酷热,骄阳似火,全体师生共同见证这一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开营仪式庄重举行,凝聚教育共识
7月20日上午8点,开营仪式正式启动。仪式的第一项为升旗仪式,全体人员整齐肃立,专注凝视着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中徐徐升起。这一庄严时刻,让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蓬勃升腾,为本次活动奠定了严肃庄重且神圣的氛围基调。
升旗仪式结束后,孙路口小学校长徐志林发表致辞。他对豫见石光支教队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着重指出,此次支教活动是对乡村教育的有力支持,能够为学生们拓展全新的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成长体验。他勉励全体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本领。随后,支教队队长简兰权进行发言,详细阐述了支教队的课程规划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他表示,支教队的15名队员依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策划了素质培养的多元课程体系,充分彰显了支教团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

举行开营仪式 郑博涵摄
破冰互动拉近距离,营造和谐氛围
开营仪式圆满落幕后,各班主任有序组织学生列队返回各自教室。在教室里,支教队员们早已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破冰活动方案。“你画我猜”游戏通过趣味性的绘画互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展现个性;“逛三园”等经典互动游戏则巧妙地引导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
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初次见面的师生们迅速拉近距离,原本陌生的面孔渐渐绽放笑容,初识时的拘谨与生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消融。这种有效的破冰方式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更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未来课程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课堂教学的默契配合。

队员在带领学生做游戏 郑博涵摄
多元课程扎实推进,助力全面发展
在第一阶段教学中,支教队员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性,推出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既巩固课本知识,又拓展课外视野。
基础学科课程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文学课以“故事之旅”为主题,借助经典寓言、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从故事中提炼道理;数学课把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实例,运用“超市购物”“时间计算”等场景化教学方式助力学生理解知识点;英语课通过英文歌曲、简易对话等形式,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语感。
特色课程成为课堂的亮点。美术课上,教师引领学生创作毛线画与石头画,利用身边常见材料开展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音乐课以电子琴教学为核心,从基础音符学起,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地理课借助地图与视频,带领学生“游历”中国各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课通过时间轴、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增强其文化认同感;道法课以“心灵回应”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与共情;趣味百科课上的“大象牙膏”等科学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原理,激发其探索欲望。

美术课上同学在制作毛线画 郑博涵摄

音乐课上学生在学习电子琴
师生情谊初见雏形,共筑成长桥梁
在课程开展期间,支教队员自始至终秉持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后,诸多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支教老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运用鼓励性的言辞回应他们的疑惑,师生之间的信任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建立。
此次豫见石光支教队开展的支教活动,不仅是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更是青年学子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支教队员将不断优化教学工作,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使知识的种子在孙路口小学的校园中扎根生长,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绚丽的光彩。

实践队与校长合影 郑博涵摄
作者:李佳颖 罗昊炜 郑博涵
图片:郑博涵 王博 张皓瑜 简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