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为深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的星河逐光实践团队于7月3日赴泰兴姚王街道,以基层治理实践与红色精神传承为切入点,在社区服务与理论学习中践行青年担当。
深耕基层,参与适老服务
7月3日上午,实践团到达湖滨社区。在湖滨社区,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社区老人休闲活动中心。该中心配有空调扇、棋牌桌、图书角,一旁的柜子中整齐摆放着血压仪、急救包等设备,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每天有10余位老人来活动,应急设备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每天都会有人来检查,保障老人安全。”随后,实践团成员分组行动,进入楼道,将楼道内堆放的旧家具、盆栽等杂物逐一清理,搬运至社区指定收纳点。“之前楼道堆得走路都费劲,现在敞亮多了!”居民李阿姨笑着对正在擦拭扶手的实践团成员们说道。
20250703星河逐光队实践团队整理居民楼道杂物。供图 孙甜琪
传承红色精神,学习党的理论
实践团参与姚王街道理论宣讲结对共学活动。在社区会议室,成员们与青年工作者一对一结对共读《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100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互相交流分享学习感想,实践团成员有所感悟,“青年学生要把理论学进心里,再带到社区服务中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的学习方式,让我更明白基层治理中党员的带头作用。”
情系紫云,关爱老兵
7月3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丹霞社区水岸嘉菀物业服务中心,听抗美援朝退伍老兵鞠奶奶讲述烽火岁月。“家里怕危险,死活不让我参军。”老人声音沙哑却有力,“18岁那年,我趁着天黑,跟着两个姐妹偷偷翻出了家门。”入伍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队,每天要清洗沾满脓血的纱布。“前线送下来的纱布都得煮三遍再用,伤员太多,浪费不得。”说到这里,她突然抬起右手比划着,“煮纱布的大铁锅,有这么大。”1950年冬,菊奶奶随部队开赴大兴安岭修筑铁路。当被问及最难忘的事,她沉默了几秒:“在朝鲜战场,山上到处是弹坑,高射炮打下的飞机残骸插在雪地里,像墓碑。”战争结束后,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开始用树枝在泥地上练字,"茧子磨得握不住筷子",最终从文盲成长为能写工作报告的基层干部。 “现在的年轻人要记住,好日子是拿命换来的,别忘本。”老人的话语让在场实践团成员红了眼眶,有成员偷偷擦拭眼泪,大家纷纷点头,牢记奶奶叮嘱,“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在艰苦岁月中不懈奋斗中得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尤其是我们青年大学生要为当代社会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50703星河逐光队实践团队听抗美援朝老兵讲述抗战经历。供图 宋玲瑜
“救”在身边,学习应急知识
慰问完退伍老兵后,实践团在该社区学习急救知识。星河逐光实践团的成员们围坐在长桌旁,专注聆听区红十字会培训师讲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施救时要注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捏住鼻子,用正常呼吸量吹气两次。"培训师一边演示一边强调,实践团负责人李玥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步骤,并用手机录下操作演示的全过程。 现场观察到,实践团成员们两两一组进行模拟练习。成员跪在人体模型旁,按照"仰头抬颏-捏鼻-吹气"的流程反复操作,一旁的搭档则用手机计时,确保每次吹气间隔不超过5秒。实践团负责人认真记录笔记,抬头补充:“我们计划把今天学的知识做成图文手册,在社区里发放。”从急救知识的普及推广到社区治理的多维参与,实践团的青年们始终秉持着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完成专业救援培训后,他们立即将这种严谨务实的态度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基层服务领域。
20250703星河逐光队实践团队学习急救知识。供图 孙甜琪
实践团成员表示:“青年走进基层,既要‘弄脏手’干实事,也要‘沉下心’学精神。”青春的脚印已踏入乡土,更多温暖的故事正在酝酿。
通讯员 孔芸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