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三下乡 | 青春赴基层,实践绽芳华(枣庄篇)探寻石榴木雕非遗实践记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峄起逐梦・红薪榴火”小分队,专门前往枣庄市峄城区王府山村的石榴木根雕非遗工坊,以“五个一”实践要求为指引,深入了解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脉络。
  
  抵达工坊后,市级非遗传承人孙延森热情接待了小分队成员。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石榴木雕根艺的选材标准,强调石榴木因质地坚硬、纹路独特,成为制作根雕的优质原料,而选材时必须挑选树龄充足、形态天然的老根,才能为后续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孙延森还详细讲解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创作原则,让队员们对这门技艺的创作理念有了初步认识。​
  
  随后,孙延森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工坊内的各类作品。既有以石榴为主题的根雕,造型生动,寓意吉祥;也有笔筒、平安瓶、台灯等实用器物,设计巧妙。这些作品无不融入了本地石榴的特色,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深受市场欢迎。孙延森还逐一介绍了每件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背后的故事,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石榴木雕根艺的独特魅力。​
  
  交流过程中,队员们还了解到,孙延森不仅自己坚守这门技艺,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进来,让村民们负责原料收集、粗加工等环节,帮助大家在农闲时增加收入,实现了非遗技艺与乡村民生的有机结合。小分队成员们认真记录下这些情况,并表示将通过拍摄视频、撰写报道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石榴木雕根艺。
  
  此次探访,让“峄起逐梦・红薪榴火”小分队深悟石榴木雕非遗魅力。孙延森的老茧手掌、村民的专注打磨,尽显劳动魔力。这门老手艺不仅是指尖的技艺,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队员们在触摸木纹、观察雕刻中,悄然将体验、学习、传承的实践要求融入心间,更坚定了以青春之力让非遗焕彩的信念,让匠心文脉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来源:张玉娇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 | 青春赴基层,实践绽芳华(枣庄篇)探寻石榴木雕非遗实践
  • 青春力量汇聚茶乡热土 多元实践擘画振兴蓝图
  • 阳光暖童心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彩开展
  • 三下乡|从刻刀到蒸笼,从展馆到街巷—立信学子解码非遗“活态密码
  • 葡香传递希望资助点亮未来——王塬村资助政策与乡村振兴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