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苗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曾思怡)为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政策号召,2025年6月27日清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青苗筑梦”实践队的20名队员带着满腔热忱与专业知识,踏上了前往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的旅程,正式开启以“寻觅红色文脉·宣传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创新性地将理论宣讲与实地实践深度融合,力求用青年智慧与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让青春力量在基层土壤中扎根生长。
  
  图为陈晓红干部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乡村纪念馆 赵云翔 供图
  
  抵达经兜村后,实践队首站来到了村党建+邻里中心。刚走进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村党委干部陈晓红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她带领我们参观经兜村立体地图,向队员们细致入微地介绍起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与乡村振兴之路。“大家看,我们经兜村坐落在三山两水之间,南宋理学家朱熹当年路过此地时,曾赋诗‘三山齐出包内外,两水交流汇归中’来称赞这里的独特地形。”陈晓红指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言语间满是对家乡的自豪。在介绍乡村振兴举措时,她重点提及了村里创新推出的“女孩也能上族谱”政策:“过去族谱里只有男丁名字,现在谁家添了女孩,同样能郑重地写入族谱,这一举措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老规矩,让男女平等的观念真正走进了家家户户。”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就政策实施细节提问,深刻感受到经兜村在思想解放与观念革新中的魄力与远见。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村民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 赵云翔 供图
  
  随后,队员们走进了经兜村乡村纪念馆。馆内通过老照片、旧农具、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还原了经兜村从农耕时代到产业兴村的发展历程。在“巾帼风采”展区,一张张女性参与村务治理、带头创业的照片格外醒目;“青春归巢”板块则展示了返乡青年运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手工艺品的故事。陈晓红介绍,经兜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构建了“党建引领、六力聚合”的发展格局:通过妇女议事会凝聚巾帼力量,建立青年创业基地吸引青春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汇聚志愿力量,成立乡贤理事会动员乡贤力量,设立银发调解室发挥老年群体的银发力量,培育茶叶加工、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引擎力量。在此基础上创新设立的“321”工作机制(3项核心任务清单明确发展方向、2级责任落实体系压实工作担子、1套动态考核标准激发干事活力),让乡村治理有章可循、高效推进。队员们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良久,不时与讲解员交流心得,深切感悟到经兜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考虑到村里垃圾分类意识薄弱、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实践队早已准备好“环保行动方案”。队员们在经兜村初心公园的树荫下设置了宣传点,将提前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传单整齐摆放。“阿姨,这是垃圾分类的传单,您看菜叶果皮要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大爷,电池、农药瓶属于有害垃圾,可不能随便扔在田里。”队员们主动走上前,用刚学的几句当地方言与村民打招呼,耐心讲解垃圾分类标准。针对村民提出的“旧衣服算不算可回收物”“玉米皮能不能堆肥”等问题,队员们一一细致解答,并结合乡村环境现状说明垃圾分类对改善村容村貌、减少疾病传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宣传更生动,队员们还现场演示了如何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简易花盆,引得不少村民驻足围观。一位带着孙子的老奶奶笑着说:“以前扔垃圾图方便,现在听你们一说,才知道分类这么重要,以后一定按你们说的做。”
  
  图为青苗筑梦实践队在枫下书院合影 赵云翔 供图
  
  此次“青苗筑梦”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既是一次深入基层的文化寻根之旅,也是一场青春助力乡村的实践行动。队员们在触摸经兜村的历史文脉与发展脉搏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年智慧与活力。正如实践队队员冷昀同学所说:“经兜村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明白青年应当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未来,“青苗筑梦”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深耕基层,在文化传承、产业帮扶、生态保护等更多领域开展实践服务,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曾思怡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苗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开展社会实践
  • 青春推普助“护苗” :威海职业学院”青为“志愿服务队在贵州小坡
  • 生成式人工智能(ATGC)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一项基于武汉市高校的实
  • 南财学子“三下乡” : “一村一品”调研队解码中草药产业振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