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彩虹乡链·常青计划”团队探王允村发展与水蜜桃种植
7月31日至8月1日,为促进乡村发展和文化传承,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彩虹乡链·常青计划”团队的成员吴晨怡、赵舒婷、陈佳宇、张恩泽、任子涵、徐思敏和肖舟怡走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王允村委,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发展变化和特色农业种植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村委主任向成员们介绍王允村委发展的具体过程 吴晨怡摄
7月31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王允村委后,首先邀请村委主任为大家介绍王允村委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据村委主任介绍,王允村在乡村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以楼庄村为例,村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壁画。楼庄村庄的壁画以“治水兴水护水”为主题,通过“河长制”“小微水体治理”等场景,展现村民参与河道清淤、污水管网建设的历程。这些壁画融合传统国画意境与现代墙绘技术,以“一墙一风景”的形式展现,这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成为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乡村壁画 吴晨怡摄
同时,村委还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村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团队成员在于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王允村过去进行过“对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等工程的满意度如何?”问题的满意度调查:2025年2月村委随机抽样100户村民,满意度达92%。村民典型反馈:“楼庄大道‘白改黑’后,运输水蜜桃更方便,破损率降低20%。河道治理后,前巷河水质改善,钓鱼的人多了,晚上散步也更安全。”同时还提出了改进需求:部分村民建议增加公共停车场(现有停车位仅50个,无法满足采摘季需求),村委计划于2026年扩建。
在了解完村委的发展变化后,8月1日,团队成员来到当地农田,拜访了几位种植阳山水蜜桃的农民。农民们热情地向队员们分享了种桃的心得体会。阳山水蜜桃以其肉质细软、汁多味甜而闻名,但其种植过程并不简单。一位经验丰富的桃农表示,水蜜桃的种植需要精心呵护每一个环节。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到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每一步都关乎水蜜桃的品质和产量。例如,在施肥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以保证桃树有充足的养分;在修剪时,要根据桃树的树形和生长情况,去除多余的枝条,保证通风透光,提高果实的品质。此外,桃农们还分享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的经验,提醒队员们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市场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农民交流 吴晨怡摄
雪堰镇是“阳湖”水蜜桃的核心产区,王允村依托这一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村委干部在与团队成员的采访中表示“三产融合的路径为—农旅融合:计划建设“水蜜桃主题公园”,开发春季赏花、夏季采摘、秋季研学等文旅产品,目标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深加工探索: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水蜜桃饮料、罐头、冻干果片等产品,2026年试点投产,预计年产值增加2000万元;品牌赋能:申请“阳湖”水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2025年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至40%。”
图为实践队员在王允村委合影 吴晨怡摄
此次调研探访活动为“彩虹乡链·常青计划”团队的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以生态治理为基、文化赋能为翼、产业融合为核,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雪堰路径”。团队成员还深入挖掘了王允村“治水兴水护水”的经验与水蜜桃产业模式,这可以为其他乡村提供借鉴。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生态改善与文化繁荣,最终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通讯员 徐思敏 肖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