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色彩添韵,青春护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近日,淮北师范大学“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7名学生,走进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艺术墙绘焕新颜,温情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用画笔为养老院增添色彩,用陪伴为老人们送去关怀,让青春的力量在敬老爱老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一、墙绘焕新:以艺术为媒,点亮养老生活空间
  “以前这面墙光秃秃的,现在画上了花草和笑脸,看着心里就亮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的李奶奶坐在轮椅上,望着焕然一新的院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抵达护理院后,实践队首先与院方负责人深入沟通,了解到院内公共活动区域的墙面因年久略显陈旧,老人们日常散步、休憩时缺乏生动的视觉点缀。结合护理院“温馨如家、快乐养老”的理念,队员们决定以“老有所乐、岁月如歌”为主题,为院区绘制一面长达30米的艺术文化墙。
从构思到落笔,青春创意与敬老初心碰撞火花
  实践队的同学们来自计科院,大家发挥所长,连夜 brainstorm 设计方案:既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偏好,又要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终确定的画面融合了三大元素——象征长寿的青松仙鹤、展现晚年生活的下棋品茶场景、充满活力的朝阳与彩虹,色彩以温暖的橙黄、明快的翠绿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便于老人清晰观赏。
绘制过程中,队员们顶着35℃的高温,在烈日下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打底构图,有的专注细节描绘,有的蹲在墙角填充色彩。汗水浸湿了T恤,颜料沾满了指尖,但没有人叫苦叫累。“看到爷爷们搬来板凳给我们扇风,奶奶们送来冰镇绿豆汤,就觉得浑身都是劲儿。”曹同学一边擦拭额角的汗珠,一边笑着说。从斑驳到绚烂,一面墙绘串联起双向的温暖。
  傍晚,当最后一抹色彩落笔,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几位银发老人在树下对弈,孩童般的笑脸映着晚霞,远处的仙鹤展翅欲飞……护理院的老人们纷纷前来围观,82岁的王爷爷还主动给队员们“提建议”:“这里再加朵牡丹花就更好了,咱中国人就爱这个喜庆!”同学们立刻采纳建议,添上几朵盛放的牡丹,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

院方负责人感动地说:“这面墙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年轻人的用心。现在大家饭后都愿意来这儿走走,讨论画上的故事,院区的氛围比以前热闹多了!”
二、温情陪伴:以服务为桥,传递青春关怀暖意
  墙绘工作之余,实践队的同学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陪伴老人的志愿服务中。他们深知,对老年人而言,精神上的慰藉远比物质关怀更珍贵。了给老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团队中的文艺爱好者们还精心准备了一场文艺表演。歌曲、舞蹈、朗诵、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同学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老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一首经典老歌《我和我的祖国》,引发了全场的大合唱,老人们和同学们一起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用歌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一段充满活力的舞蹈《青春飞扬》,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朗诵节目《岁月》,深情地表达了对老人们的敬意和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小品《关爱老人》则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呼吁大家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关爱身边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倾听岁月故事,在交流中读懂“时光的重量”
“我年轻的时候是铁路工人,跑过全国十几个省,那时候条件苦,但看着火车通到家乡,心里比啥都甜……”78岁的赵爷爷握着队员小李的手,打开了话匣子。实践队专门组织了“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活动,同学们围坐在老人身边,认真倾听他们的人生经历:有战火年代的奋斗史,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路,也有养育子女的酸甜苦辣。
队长李想在日记中写道:“张奶奶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读过大学,看着我们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原来,我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陪伴’——让他们想起青春,也让我们懂得珍惜。”
多彩互动活动,让晚年生活“动”起来“乐”起来。针对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实践队策划了一系列互动活动:
“指尖上的时光”手工课:同学们教老人制作简易的纸艺花、编织中国结,75岁的陈奶奶学得格外认真,她说:“好久没做手工了,眼睛虽然花了,但跟着孩子们一步步做,觉得自己又年轻了”。“岁月留声机”老歌会:队员们带来吉他、口琴,与老人们一起演唱《东方红》《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歌曲。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不少老人跟着哼唱,有的甚至拉起同学的手跳起了慢舞。健康知识小课堂: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结合专业知识,为老人们讲解夏季防暑、关节养护的小常识,还示范了简单的手指操,帮助他们活动筋骨。活动中,89岁的刘奶奶因行动不便未能参与,队员们便推着轮椅将她接到现场。当《夕阳红》的旋律响起时,刘奶奶湿润了眼眶:“孩子们有心了,你们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亲。”除艺术创作外,团队成员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服务活动。在"智慧助老"环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耐心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在"健康护航"活动中,学生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讲解保健知识;在"记忆留声"项目中,同学们用专业设备录制老人口述的人生故事,制作成有声纪念册。
三、初心回响:在实践中感悟,让敬老精神薪火相传
离别的时候,实践队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老人们亲手写下的感谢信,字迹或许颤抖,却饱含深情:“谢谢淮北师大的孩子们,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漂亮的画,更是年轻人的朝气和爱心。”
队员感悟:敬老不是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以前总觉得敬老就是送点东西、说句问候,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真正的关怀是走进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队长李想同学在总结会上说。许多队员表示,老人们的乐观豁达深深感染了自己:尽管有的老人身患疾病,有的子女不在身边,但他们依然积极面对生活,这种精神值得年轻人学习。
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这些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却饱含着同学们对老人们深深的祝福和关爱。老人们接过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同学们的到来,让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

队员吴子越则在朋友圈写道:“我们用画笔描绘晚年的美好,而老人们用生活告诉我们: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风景。”
院方点赞:高校实践为养老服务注入青春活力
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院长对实践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淮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用专业能力和真诚态度,为老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快乐。这种‘校院合作’的志愿服务模式,既丰富了养老服务的形式,也为年轻人了解老年群体搭建了桥梁,值得推广。”
据了解,双方已初步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淮北师范大学将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开展志愿服务,让艺术墙绘成为“流动的风景”,让敬老爱老的行动持续升温。
结语:青春力量续写“敬老爱老”新篇章
此次三下乡活动,淮北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艺术墙绘美化养老环境,以温情服务传递人文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正如实践队指导老师所说:“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希望同学们能将这次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践行社会责任,让敬老爱老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夕阳西下,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的艺术墙在余晖中格外醒目。墙上,老人们的笑脸与晚霞交相辉映;墙下,青春的故事与敬老的传承仍在继续。这份跨越代际的温暖,终将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记忆,也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色彩添韵,青春护老
  • 淮北师范大学“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7名学生,走进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艺术墙绘焕
  • 08-06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