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奇”点星“瑞”广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德壹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近距离感受产业脉搏与职业前景。
(图为7月1日,讲解员阐述德壹新能源的职业发展。徐芸 供图)
展厅里的“新世界”
一脚踏进德壹新能源的展厅,实践队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瞪得溜圆。墙上“让能源更清洁,让生活更美好”的标语,搭配着光伏电站的震撼图片,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讲解员姐姐笑着说:“咱们的技术,能让偏远乡村的屋顶变成‘发电站’,老乡们晒着太阳就能挣钱!”这话让机械专业的实践队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实践队们学的知识,能和乡村振兴贴这么近!队员们围着展品叽叽喳喳,有的摸光伏组件,有的拍视频记录,活像一群探秘的“小探险家”。
就业:从“模糊”到“清晰”
“企业招聘看重啥呀?”实践队忍不住抛出憋了一路的问题。讲解员姐姐停下脚步,认真说:“既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得有创新思维和吃苦精神!”这话像一盏灯,照亮了实践队心里“就业迷茫”的角落。参观生产车间时,看着工程师们调试智能设备,听着他们讲“新能源+农业”的应用案例,实践队突然明白:新能源行业就像一片广阔的“就业蓝海”,实践队们这些“后浪”,只要肯学肯干,就能在这儿找到属于自己的浪花。
(图为7月1日,机械奇点星瑞广陵队参观德壹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徐芸 供图)
三下乡:把知识“种”进乡村
这次实践,让“三下乡”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实践队们发现,德壹新能源的技术,能帮老乡们解决用电难题、增加收入。队员们一拍即合:“把这些故事带回学校,做成科普视频!”于是,在返程的车上,大家你一言实践队一语,策划着怎么用青春力量,把新能源知识“种”进更多乡村。有人说做直播讲解,有人说设计漫画手册,笑声和讨论声,在车厢里酿成了最甜的“青春酒”。
从展厅里的惊叹,到对就业方向的明晰,再到投身乡村科普的热情,芜湖德壹新能源之行,让实践队们这群“学生娃”真正懂了:三下乡是课堂的延伸,就业是青春的方向,而新能源,就是连接两者的“金色纽带”。未来,实践队们要带着在这儿收获的光和热,奔赴更广阔的天地,让青春在实践中闪闪发光!
(通讯员:沈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