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足迹·青春行”:一步丈量山河,一眼读懂中国

“足迹·青春行”:一步丈量山河,一眼读懂中国
 
 
把课堂搬到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7 月 15 日至 8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行‘习’路,践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分赴洛阳、南阳、开封、安阳、郑州五地,用脚步丈量“大思政”课堂,用镜头和数据讲述中原大地的时代故事。

【石窟佛光·守望洛阳】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实地探访奉先寺、宾阳洞等洞窟,领略石刻文化的深厚底蕴。工作人员介绍,当地通过强化监测、文物修复、环境优化等措施应对自然风化与环境污染,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与文旅融合,让千年瑰宝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员们跟随讲解员完成“石窟病害观察笔记”,记录风化、渗水痕迹6处;在景区志愿驿站协助维持秩序,并引导游客扫码阅读文物保护须知,时长2小时。
 
【医圣故里·问道南阳】
7月20日,实践团走进医圣祠,系统参观了张仲景史迹陈列馆、中医碑林等展厅,全面了解张仲景生平及《伤寒杂病论》的深远影响。成员们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得知当地通过中医药文化节、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但也面临人才短缺、传统理念认知度不高等难题。受访市民呼吁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让国药精粹惠及大众。
 
【桐花如雪·致敬开封】
7月23日,成员们到达开封焦裕禄纪念馆,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朴素遗物,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讲解员深情讲了述焦书记带领兰考群众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感人故事。成员们在馆内完成“焦桐地图”拼图,标记兰考泡桐分布点;下午赴焦桐广场擦拭纪念碑并清扫周边垃圾,用实际行动维护纪念环境。
 
【甲骨千秋·探源安阳】
7月25日,实践团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在遗址现场,成员们实地感受了古老都城布局与建筑风格。成员们沿展线参观甲骨文、青铜器陈列,用纸笔临摹甲骨文字;随后分组在遗址区外围开展垃圾清理,共捡拾塑料瓶、废纸等杂物4袋,分类投放至指定回收点。考古工作者表示,殷墟研究持续推进、新发现不断,但仍存在展陈方式单一、遗址保护与周边发展协调难等问题。实践团通过问卷收集游客意见建议,为后续保护开发提供参考。
 
【黄河之脉·溯源郑州】
8月1日,在郑州黄河博物馆,实践团循着“黄河巨川、民族血脉”的主线,通过沙盘、影像、实物模型回溯九曲黄河的地理变迁与治黄史。在“千秋治河”展区,成员们利用手机小程序实时调取花园口水文站数据,对比 1982 年与 2023 年洪峰流量,直观感受“人民治黄”的世纪跨越。受访游客表示,黄河博物馆是“读懂中原的钥匙”,建议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活化展陈,让“母亲河的故事”走进更多年轻人心里。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从医圣故里到甲骨圣地,团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在行走中体悟中医药文化之厚重、红色精神之伟力、工运历史之壮烈、世界遗产之璀璨与华夏文明之源远流长。实践表明,河南在文化传承与红色精神弘扬方面成果显著,但仍需破解人才短缺、传播创新不足、保护与发展协调等难题。下一步,实践团将系统整理调研成果,通过微视频、图文报告、校园宣讲等形式,把中原故事带回校园,把青春答卷写在大地上。
 
撰稿人: 宋晓慧
团队负责人: 苏思凡
负责人联系方式: 15188372050
 
    来源:宋晓慧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