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对话百年信仰:淮师学子独秀园实践,深耕红色沃土铸就青春新篇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的使命,淮北师范大学“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的青年志愿者,于7月25日至28日踏访安徽省安庆市陈独秀纪念园,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实践之旅。志愿者不仅追溯先驱足迹,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探寻红色基因在当代的活力表达。
       八皖大地,红色底蕴深厚。安庆独秀园,安息着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复杂性和开创性的人物——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里,是历史的回音壁,更是青年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志愿者踏上了安庆这片红色土地,来到陈独秀墓。在庄严肃穆的墓前,她庄重地献上鲜花,深深鞠躬,向这位伟大的历史先驱表达诚挚的缅怀与敬意。随后,她围绕墓地展开细致考察,认真研读每一块碑文、每一份历史介绍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陈独秀的生平事迹、思想演变以及他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摒弃浮光掠影,志愿者们化身历史的“解读者”。在陈独秀墓前,她俯身细辨碑文铭刻,指尖丈量岁月留痕的石材肌理,凝神体悟简洁墓体与苍翠环境营造的肃穆场域。这不仅是遗迹考察,更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静默而深沉的对话,思考先驱精神的物质载体如何在当代焕发生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陈独秀在当地的影响以及红色文化,志愿者来到陈独秀纪念馆。步入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展区。中共早期文献、泛黄照片,特别是聚焦中共一大、二大的史料,瞬间拉近时空。讲解员的讲述与志愿者的即时提问、互动探讨,让陈独秀在建党洪流中的关键抉择与思想激荡变得可感可知。青年学子们在这里解码的,是信仰的源动力与道路开创的艰辛。
       在“新文化运动旗手”展区,这里是思想的宝库。面对《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的泛黄纸页,志愿者屏息凝视“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的呐喊。志愿者对比展陈中的思想交锋,深刻体认到陈独秀作为启蒙者的锐气及其对青年责任的期许。而展区中朴素的生活用具,无声诉说着革命者清贫坚守的品格,更凸显其精神追求之纯粹。新青年”的核心要义——独立、进取、科学、责任——在此刻与新时代青年产生了强烈共鸣
       为了获取更立体的认知,志愿者走出纪念馆,主动叩开当地居民和文化学者的门扉。与老街坊的亲切攀谈,收获了许多书本之外、口耳相传的轶事,让陈独秀的形象从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更具人情味。并且在与当地文化工作者、研究学者的深度交流中,志愿者了解到安庆在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及宣传教育方面的现状、挑战和创新探索,获得了宝贵的基层实践经验。
       本次实践中,志愿者不畏酷暑,细致调研,展现了当代青年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同时志愿者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高清拍摄记录细节,精心制作图文,真正实践了“云聚红迹”,触达更广泛的青年群体。一份详实富有见地的调研报告,不仅记录了实践成果,更提出了关于红色文化创新传播、青年思政教育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四天的安庆独秀园之行,对点亮八皖实践团的青年志愿者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寻根。淮师学子不仅追溯了党的早期足迹,更深切感悟到陈独秀精神遗产中历久弥新的“新青年”内核——对真理的求索、对进步的渴望、对家国的担当。未来,志愿者将继续“深耕”八皖乃至更广阔的红色沃土,“云聚”青年智慧与力量,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脉动中澎湃不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探寻烟薯轮作的经济生态协同效应
  • 长期的连作会使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轮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响应国家三农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河
  • 08-12 关注:0
  • 一“陆”趣说萝卜事,青春携手促振兴
  • 8月11日,池州学院实践团在左店镇开展第四天暑期实践,实践团聚焦左店萝卜短视频宣传工作,邀请到胡守昊书记参与拍摄,以幽默互动的形
  • 08-11 关注:8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