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乡村热土:青岛农大学子赴即墨探讨"直播助农"新模式
2025年8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田间地头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自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农耕艺韵赴即墨实践服务团”走进即墨市华谊家庭农场,围绕”青春先锋’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主题,与农场负责人展开了一场关于农产品销售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对话。
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华谊家庭农场的种植区。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的作物生机勃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在与农场负责人华正旭先生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尽管农场拥有优质的农产品,但在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上仍面临传统模式的瓶颈,如季节性滞销风险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正是当前许多农场面临的共性难题,也坚定了实践团以专业所学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决心。
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农场的种植特色、作物品种以及运营现状,为后续制定精准的宣传方案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他们认为,每一份优质的农产品背后,都蕴藏着农户辛勤耕耘的故事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这些正是品牌价值的核心。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团队与华先生重点探讨了”直播助农”这一新兴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碰撞。实践团以其项目申报书中的核心理念——“直播赋能乡村,流量激活农产”为切入点,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设想的直播,不是简单的”叫卖式带货,而是要构建一个集文化、知识与情感于一体的内容生态。“团队负责人何裕彤介绍道,”我们计划采用’30%农产知识+50%农户生活+20%乡村文化的黄金内容比例,通过Vlog、短视频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将华谊家庭农场打造成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品牌。”
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的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知识,现场为农场规划了从账号搭建、内容策划到直播执行的全链路助农体系。他们以陕西火晶柿子借助文化IP成功提升品牌溢价的案例,生动阐述了文化赋能对于农产品销售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到了华正旭先生的高度认可。
此次走访是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这支由产品设计、绘画、交互设计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旨在将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场景、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型升级。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与深入探讨,实践团不仅验证了前期研究构想的可行性,更与合作单位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接下来,团队将根据既定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开展线上社交媒体运营、直播带货、线下农产品展销会和主题体验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力求在一年内显著提升农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线上销售额。
这群青年学子正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实践,不仅是对”直播助农”模式的生动探索,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投身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2025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农耕艺韵”赴即墨实践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