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皖西学院“红土新芽,青耕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11名青年学子,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他们不仅缅怀先烈,更致力于寻找将红色精神遗产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的现实路径。
烈士墙前的震撼:数字背后的信仰与传承之问
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实践的首站。献花、鞠躬,仪式简洁而庄重。但真正引发深度思考的,是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那面镌刻着15744位英烈姓名的烈士墙,以及象征着三万多名无名英雄的无名碑前。
凝视着密密麻麻的名字,队员马同学深感震撼:“15744个名字,三万多个无名英魂。冰冷的数字第一次如此具象地砸在心头。”他意识到这背后是15744段戛然而止的青春和三万多个破碎的家庭。队员黄同学则由此思考和平年代的传承之道:“铭记是基础,但如何将这份用生命铸就的信仰,转化为建设乡村、振兴老区的具体力量?”这个问题成为驱动团队后续探索的核心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黄玉林供图
圣地誓言后的行动坐标:技术青年的乡村“接口”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重温入团誓词,赋予了“勤奋学习,积极工作”新的内涵。对于团队成员张同学,誓言在革命圣地回响,让他找到了清晰坐标。
“在这里,‘积极工作’对我有了清晰的坐标”张同学在讨论中表示,“它指向如何让技术真正在乡村‘接口’。”他观察到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不足、治理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等问题,思考设计轻量级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或利用新媒体技术助力推广。他的观点引发了团队内理工科同学的共鸣,将专业技能对接国家战略成为共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重温入团誓词。黄玉林供图
领袖嘱托指引实践方向:探寻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
在纪念馆碑林区,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了历代领导人的题词。当读到习近平总书记“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的嘱托时,队员们开始思考:这些精神财富如何能真正助力今天的乡村发展?
围绕这个问题,团队负责人陈同学组织大家展开讨论。他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井冈山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比如'实事求是',放在今天就是要我们深入乡村一线,真正了解老乡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凭空想象。'依靠群众'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农民,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挥自身力量。而'艰苦奋斗'则是提醒我们,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半条被子”的新解:青年能为乡村“剪”下什么?
专题教学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引发深入讨论。讲解员讲述三位女红军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群众的事迹,促使队员们思考新时代青年的“半条被子”是什么。
队员廖同学在笔记中写道:“‘半条被子’的核心是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给予’。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的‘半条被子’或许是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或服务时间。”小组讨论聚焦于“剪”——即精准识别乡村需求与自身能力的结合点。廖同学认为,关键在于像当年红军剪下百姓急需之物一样精准。她提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精准识别乡村发展瓶颈,而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则可搭建助农平台。讨论明确了青年责任与专业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结合方向。

图为讲解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黄玉林供图
调研现场:老党员的心愿与数据的启示
实践的核心目标是探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团队在纪念馆及周边区域开展扎实调研,收集有效问卷220份,并进行多次深度访谈。
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看到青年学子专注调研,激动地表示:“看到你们来了解历史、关心老区发展,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就后继有人了!”他寄语年轻人要将精神“接过去、传下去”。
调研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超过80%(178份)的游客认为,纪念馆利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等方式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显著加深了他们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情感连接。负责数据分析的朱同学指出:“数据证明,创新展陈方式,特别是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技术应用,对吸引年轻人、提升红色教育效果非常关键。”她认为这为其他拥有红色资源但开发不足的乡村提供了思路:借鉴经验,利用VR/AR技术重现本地故事,开发参与式研学项目,打造特色文创,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成为带动乡村文旅的引擎。
从井冈山出发:带着“密码”走向田野
实践活动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前的合影中结束,但对队员而言,这是新征程的起点。队长陈同学强调:“在井冈山,我们探寻了赋能乡村的‘密码’。但真正的‘考试’在田野一线。”团队成员已着手制定后续行动规划,包括结合调研数据撰写红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报告,将“半条被子”启示融入专业课程设计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前合影。黄玉林供图
据悉,实践团将系统整理访谈记录、问卷数据和研讨成果,形成翔实调研报告。他们计划在校内举办成果分享会,并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革命老区振兴的具体建议或合作项目。皖西学院的“红土新芽”,正努力将从井冈山汲取的信仰力量,转化为在乡村大地“青耕力行”的行动方案,让红色基因真正焕发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