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水流当电源,手机看墒情!浙江学子让农田灌溉“断电不断档”

  “欢迎同学们用科技助力农业,为农庄发展添份活力。”杭州市秋琴农庄负责人施熠钦如是说道。2025年7月7日至12日,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科技助农,共富乡村”89C51暑期社会实践队带上运用专业知识研发的微水流发电与智能农田灌溉系统,走进杭州市秋琴农庄进行实地测试,开启了他们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图为成员与指导老师合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在秋琴农庄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行走在田间地头,先进农业机械设备高效作业的身影随处可见,智慧农业监测平台实时跳动的数据勾勒出作物生长的精准轨迹,虫情信息采集基站与土壤墒情监测基站24小时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此刻,科技的力量实实在在地提升着种植效率、优化着生产模式、拓宽着致富路径。农业科技现代化正以可见可感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据了解,该实践队研发的微水流发电与智能农田灌溉系统,能通过微水流发电为整个灌溉系统供能,巧妙解决了能源供给的难题。同时,系统采用高精度土壤传感器实现氮、磷、钾等养分的实时检测,为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的GPS定位模块通过NMEA-0183协议解析GLL语句,实现亚米级精度的地理定位,确保了农田监测和控制的空间准确性。此外,系统AI智能分析模块通过HMAC-SHA256加密隧道对接讯飞星火大模型,API失效或离线时,会自动切换至本地专家规则库分析引擎,形成智慧农业可靠性闭环。

  抵达农庄后,实践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考察种植环境,将自主研发的微水流发电与智能农田管理系统带入田间进行调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连接水管进行调试,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一开始的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信号连接不畅、AI土壤分析数据传输有延时等问题。经过共同努力,克服了这些难题,最终装置调试成功,在农田中正常灌溉运行。

  巧妙利用水流动能转化为电能,为智能灌溉供能,同时借助智能系统精准感知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实现按需灌溉,真正实现了能源友好、环境友好与农业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为未来低碳高效、自主决策、精准调控的现代农业提供了范例,这是该装置的优势所在。

  图为团队成员监测土壤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调试喷灌设备

  为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农机服务的创新实践,7月9日上午,秋琴农庄负责人施熠钦带领实践队员们一同参观了省农机化农事服务中心,并围绕企业简介展板,为大家讲解秋琴农庄旗下的杭州快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业务,让实践队员们初步了解现代农业农机服务模式和企业发展历程。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大数据平台

  此外,团队还通过实地调研参访,采访秋琴农庄负责人、副总经理、周边乡镇政府负责人及南沙村村民等,得以深入掌握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与现存问题。实践队队长孙旭阳对调研结果做出总结:“大部分农田仍采用固定时段漫灌的方式,而我们研发的微水流发电与智能农田监测系统,则能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求,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时间,实现按需供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发展提出创新性建议,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进行访谈

  当算法解码作物生长的密码,当创新点亮田间地头的希望,89C51实践队的脚步始终与乡村振兴的脉搏同频共振。这不仅是浙江万里学院学子用专业学识反哺乡土的赤诚之举,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实干诠释担当的生动注脚。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正因这群青年的到来,孕育着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一套可复制的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将在此扎根,如同播撒下智慧的种子,在田间地头绽放生长的力量,终将见证更多梦想在田野上扎根、结果。

  (通讯员 孙旭阳 陆薇而 胡佳然)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