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老人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2025年7月15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银龄筑梦同行志愿服务实践团”这支由康复治疗、医学营养、眼视光技术等多学科的12位学生与1名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跨越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古四省(区),深入30多个地市的乡村与街道,正用手中的血压计和听诊器,为留守老人们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健康防护网”。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民生温度,在社会实践中,将血压监测、慢性病干预等医疗服务送到留守老人身边。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集体合照。供图:薛小涵
在活动筹备的初始阶段,团队成员们针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年群体健康意识普遍薄弱等显著痛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团队精心设计了一份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复合型调查问卷。该问卷涵盖了慢性病监测、用药习惯、生活习惯等多个重要模块,旨在全面了解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为了确保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队员们精心设计并实施了“线上预调研与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创新调研方式。在线上阶段,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发布调研问卷,收集初步数据,为后续实地调研提供有力支撑。随后,队员们深入山东省内的各地乡村等重点区域,展开细致入微的需求摸排工作。团队成员们不辞辛劳,通过入户访谈、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建议。经过不懈努力,累计发放问卷400余份,确保了调研数据的丰富性和代表性,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和整理,团队精准识别出了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等在农村地区高发的健康问题。这些宝贵的数据为后续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奠定了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乡村进行宣传并收集调查问卷。供图:张梦琪
在23个行政村的广泛推广过程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们积极投身其中,化身为专业的“中医理疗师”,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肩颈推拿手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耐心细致地为村民们进行肩颈推拿,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相关中医理疗知识,让村民们了解并体验到中医理疗的神奇魅力。许多村民在接受推拿后纷纷表示,感觉肩颈部位轻松了许多,对中医理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任。此外,学生们还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们提供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窍门,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图中展示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正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供图:牟一诺
此外,在推广过程中,队员们也遇到了一些“小挑战”。例如,有部分老人对推拿疗法持怀疑态度,认为“推拿不如吃药快”。面对这种情况,幽默风趣的队员们巧妙地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您看地里的玉米,光浇水不松土也长不好呀,这推拿手法就是给您的肩膀‘松松土’,让它恢复活力。”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不仅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还成功打消了老人们的疑虑。原本冷清的“健康驿站”很快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排队等候接受治疗。
康复治疗团队结合中医传统手法,为长期从事体力劳作的村民们开展了细致的肩颈护理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300人。所有服务数据都被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估。为了让健康服务更加可持续,团队还创新性地打造了“智慧健康管家”模式,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效果。
与此同时,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师生们也不甘落后,他们自主携带便携式验光仪,在8月炎热的酷暑季节,学生们背着沉重的设备,不辞辛劳地走村串户,为村民们提供视力检测服务。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累计完成了400余人次的屈光检测,并为23名白内障初筛异常的老人开辟了绿色转诊通道,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健康水平,也展现了师生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图为队员为老人屈光检测场景。供图:晋凤
“血压高了可得按时吃药啊!千万别忽视了这一点。”在村民张大娘温馨的家中,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先进的电子血压计,一边耐心细致地叮嘱着张大娘。这样的温馨而重要的场景每天都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上演。自从团队驻村的第一天起,便迅速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而人性化的“晨测晚访”制度。每天清晨,团队成员们都会准时来到老人们的家中,为他们仔细测量血压和血糖,确保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而到了傍晚时分,大家则带着装满药品的药箱,逐一上门回访,详细了解老人们的用药情况和身体感受。
针对村里高血压患者占比高达63%的严峻现状,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专门设计了一套“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对于被划分为红色高危人群的老人们,团队会每日进行两次密切的血压监测,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随时处于可控范围内;对于黄色中度患者,则安排每周三次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而对于绿色平稳患者,也会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确保他们的血压保持稳定。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措,不仅体现了我们服务的温度和人文关怀,更彰显了科技赋能下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随着团队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成员们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到,在被识别出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群体中,有七成已经依照建议改善了饮食习惯;在二十三个行政村内,十八个村的老年人主动成立了“健康互助小组”。带队老师凝视着队员们晒得黝黑的脸庞,眼中充满了期待之情,带队老师表示农村老年人所需求的不仅仅是短暂的服务,而是持续的健康关怀。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回访中,能看到更多的“乡村健康管家”,让这些银发族的晚年生活,在专业与温馨的双重呵护下,更加充实和有品质。(通讯员薛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