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文学院“瓷光云创:瓷小白数字IP共生计划”实践团赴泉州德化县实践调研
2025年7月20日,华侨大学文学院“瓷光云创:瓷小白数字IP共生计划”实践团成员深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近距离考察德化瓷艺城、向林政国大师学习白瓷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最后赴德化瓷器博物馆亲身体验白瓷之美。三管齐下,形成多方面合力,系统探寻了解德化白瓷文化,整理德化瓷器数字IP资源以促进“瓷小白数字IP共生计划”转化为实质成果,为德化白瓷文化注入青年力量与新时代科技动力。
近距离考察德化瓷艺城:观赏琳琅展品,积累IP文化元素,
实践团首站前往德化瓷艺城,为“瓷小白数字IP”做元素收集。在瓷艺城中,实践团成员们见到了琳琅满目的瓷器作品,它们有的深耕传统,以千手观音、渡海观音等文化人物为原型,极力展示德化白瓷的传统之美;也有的大胆创新,抓住时代需求,以《红楼梦》中此前较少创作的人物为原型,迎合消费者需求,为德化白瓷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瓷艺城传统与创新交融的作品中,实践团成员们坚定了“瓷小白数字IP”以表现传统与创新交融为重点的构思。
图为德化瓷艺城中的“千手观音”瓷器作品 实践团供图
与林政国大师面对面交流:了解白瓷制作流程,体会工匠精神
在林政国大师的工作室中,林大师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白瓷的制作流程——构思、雕刻、制作模具、修坯、晾干以及烧制。成员们记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林大师则耐心解答,在多次问答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德化白瓷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的独特性。
在对话中,林政国大师感叹道:“我们德化的白瓷其实还是以传统工业为主,靠的是手艺人亲手制作,而非流水线制作,我们不会为了利益放弃手工制作的产品,我们的白瓷大多以各种文化人物为原型,有孔子的弟子颜回,有渡海观音,像出口到国外的也有耶稣、圣诞老人,只有坚持手工制作才能刻画出真实的人物细节,才能真正表现出瓷器身上的那种文化内涵……我们德化的瓷器原料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可惜名气一直不大。像景德镇曾是官窑,宣传也多,人尽皆知,我们呢,是一个民窑,知道的人就少,还是有点可惜。”
听到林大师的感慨,实践团成员对传统手艺人坚守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让德化白瓷这一默默无闻却技艺精湛、文化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和喜爱,需要注重德化白瓷的传统文化属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强调传播渠道的扩展,因此实践团力图以实践为笔,在数字时代续写德化白瓷的文化新篇。
图为林政国大师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白瓷制作流程 实践团供图
游览德化瓷器博物馆:体悟白瓷之美,触摸文化脉搏
最后一战实践团来到德化瓷器博物。隔着展览玻璃,成员们欣赏着观音白瓷在博物馆柔和灯光下生动的慈悲面容和以假乱真的衣服纹理、质感,成员们不由发出惊叹,并为德化白瓷之美所吸引。
同时,博物馆讲解员也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每一件白瓷文物的制造技艺与文化背景,在欣赏白瓷之美的同时,成员们也了解到了德化陶瓷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德化陶瓷博物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三管齐下,通过系统性挖掘德化白瓷的历史脉络与非遗文化基因,提炼具有情感共鸣的符号与故事,明确了数字IP制作重点,力图制作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的文化IP。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培养了青年学子传承创新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德化白瓷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
(通讯员:余凯强 靳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