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在泉州木偶剧院的聚光灯下,黑衣表演者指间丝线轻颤,红袍官偶凌空拂袖,悬停的刹那被摄像机精准捕捉——“弦外之音”泉州非遗数字生态计划实践团成员们揭开了千年提线木偶的数字化传承新篇章。
【舞台魅影:丝线上的时空对话】
剧院舞台上,男性表演者操控的红袍官偶帽翅微颤,12根丝线牵引出0.3秒的拂袖动作;女性艺术家手中的拄杖老者木偶眉眼含笑,绿边袍摆随38度弧线摆动。
【历史长廊:刻在金色展板的荣光】
走进剧院历史展区,"为人民抒怀"的朱红标语辉映着金色展板上的国家记忆:2011年人民大会堂《铁窗蝴蝶》演出记录、2018年央视《牡丹亭》直播盛况。"十指弄乾坤风华百代"楹联高悬于巨幅浮雕前,下方展柜陈列的国际荣誉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的世界足迹。
在文物展台,吕赞成大师监制的三件孤品熠熠生辉:猴王金箍折射鎏金工艺,凤冠228颗红绒球展现精微刺绣,牛魔王头套的灰褐皮纹留存百年檀木肌理。
【后台密码:科技与技艺的握手】
专业隔音间内,黑衣传承人手持提线装置讲解《钟馗醉酒》的26线协同原理,向同学演示着《钟馗醉酒》的提线秘技。
【青春印记:红砖墙前的文化誓约】
夕照中的剧院广场,实践团成员们在"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红砖墙前定格青春。骑白马武将雕塑见证着青年们的誓言。 "当亲手触碰百年木偶的丝线,更觉肩上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