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广东医科大学暖菊 178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青春的热情,来到中山石岐员峰,投身于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之旅 —— 了解龙舟文化背景与学习龙舟动作。在这一天里,队员们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接触龙舟文化。他们将与当地的文化传承者交流,聆听那些被岁月铭记的龙舟故事,感受龙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同时,他们还将亲身体验龙舟运动,学习龙舟动作,在汗水与欢笑中领悟龙舟文化的精髓,探寻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图为在员峰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合影,林烁涛供图)
上午九点,服务队来到员峰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开启了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旨在探寻当地独特的龙舟文化,在学习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将这种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在肖锡培书记的讲解下,他们了解到了龙舟竞渡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承载着团结、拼搏精神的民俗文化。在其他地方,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而在中山石岐,龙舟赛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贤,更是成为了凝聚民心、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活动。
(图为肖锡培书记为队员讲解历史背景,周巧漩供图)
此外,在联合社的模拟训练室里,摆着许许多多的奖杯和奖牌,这是他们从1985年到2025年整整40年的努力与汗水的证明,走进联合社的模拟训练室,四十载光阴仿佛随着扑面而来的樟木香气倾泻而出 —— 整整两面墙的展示台上,密密麻麻陈列着的龙舟奖杯,正以各自的姿态诉说着一支队伍的荣光。肖锡培书记面对这些奖杯时,笑脸上的自豪和骄傲难掩,队员们也都极其震惊,震惊于他们的凝聚力,他们的团结精神。最上层的奖杯蒙着薄尘,却依然能看清铜胎上被岁月磨亮的弧度。杯身塑着披浪奋进的龙舟浮雕,纹路里仿佛能看到当年河泥的痕迹,中层的奖杯渐渐变得精致,造型愈发灵动,有的雕着跃出水面的龙首,有的将船桨化作杯柱,最下层的奖杯最是亮眼,最是形式多样,阳光透过高窗斜切进来,照在奖杯群上,仿佛给每一座都镀上了流动的金光。有的奖杯把手被摩挲得光滑如玉,那是新老队员交接时总要握一握的地方。
(图为奖杯墙,周巧漩供图)
在学习龙舟动作环节,队员们更是热情高涨。他们从最基本的握浆姿势开始学习,在模拟训练器上,一开始,他们便遇上了挑战,不知如何发力,船桨的负重超出了一些队员的力道等等,但在经验丰富的龙州手们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在模拟训练器上掌握了握桨姿势,感受划桨的发力部位后,接着开始学习划桨的节奏。紧接着他们开始实践,在训练场地划着船桨,龙舟手们告诉他们,龙舟竞渡需要全体队员动作协调一致,只有这样,龙舟才能在水面上快速前进。
(图为龙舟队员教授划龙舟动作,周巧漩供图)
晚上七点,队员们前往训练基地感受了龙舟竞渡训练的震撼,部分队员在龙舟里与龙州手们一起划龙舟,水波在船桨和龙舟之间来回荡漾,荡的是队员们之间的团结一心,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前进!
(图为队员与龙舟手一起训练,林烁涛供图)
广东医科大学暖菊 178 志愿服务队选择来到中山石岐探寻龙舟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龙舟文化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其次,通过这种深入的文化体验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好地服务社会。最后,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也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山石岐的龙舟文化,进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这天的活动中,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学到了龙舟文化知识和龙舟动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以龙舟精神为指引,团结同学,努力拼搏,同时也会积极宣传龙舟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者们也希望通过与大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龙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通讯员:邓嘉薏,林烁涛,周巧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