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21日至八月25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胜芳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霸州市胜芳镇,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胜芳音乐,酿酒,拓印的现状及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社会调研。
体验胜芳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实践走访过程中团队亲身体验了胜芳的拓印,花灯,酿酒,南音乐会以及小车会。在拓印中,团队亲身上手,感受文化脉搏,体会拓印的精雕细琢;在花灯里,团队倾听讲解,领略老师傅花费数月光景用玻璃纸制造的文化作品;老酒馆内,团队观看一缸缸老酒,陈香扑鼻,感受着酿酒技法跨越岁月而不衰的魅力;南音乐会,杨老师拿出工尺谱,耐心地讲解南音乐会的技艺传承,两百年前的声音在一代代传承之下变得越发和美;北梨园小车会,团队撑起小车,带上凤冠,古老的戏曲在今天依旧充满活力,是每逢过年必须唱上一整天的文化符号。“没有胜芳这个总会,胜芳的文化不能发展的这么好。曾经72个会,将近一万多人,那时候的胜芳热闹着哩。”就像许老会长说的那样,胜芳的文化长在大大小小的会上,村民们欢欢喜喜,在看会,入会之中将胜芳的文化代代传承。胜芳大大小小72个会,平均下来一个会要到150人左右,覆盖人数达到惊人的万人规模。各种不同的文化会不仅推动了胜芳文化的代代传承,更激发了胜芳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各种文化活动的举行,也让胜芳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图为许士杰老会长讲解胜芳总会发展历程。杨警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制作拓印。 何鑫 供图
入户调研,倾听文化之声。
实践团队走入胜芳镇南音乐会、小车会,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你们的技艺如何向下传承?”“口传心授,现在科技发展了也可以进行录音,方便了很多。”在与杨老师,刘老师交谈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当地文化传承受限于代代相传的口传心授,有些优秀传统技艺在传承中遭到了遗忘丢失。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不易与科技赋能保护文化传承的紧迫性,坚定了团队成员们以青春为名,助力文化传承的决心,同时也深刻意识到科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作用。
图为小车会刘彦河老师介绍小车会使用的道具。王珺熙 供图
走访当地村民,深探文化传承困局。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前往胜芳镇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拿起纸笔进古镇,迈开双腿去调研。获得20余份有效问卷。“我们这边老人不识字,去找年轻小孩吧。”在面对面的走访调查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老一辈居民不识字的情况时有发生,文化传承受制于文化水平。不识字,基础的信息都难以辨别,文化传承就在文化水平上被卡了脖子。期盼文化传承的未来,是年轻一代投身文化传承事业,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当地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魅力;搭建“政府+大会”的对话机制,得到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是胜芳文化传承人们的共同心声,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推手,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石。
谈及文化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正向许老会长所说的:“没有胜芳大大小小的会,没有传承人们一代接一代的传承,胜芳的文化怎么发展。文化发展不起来,游客来看什么?”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胜芳的文化发展,为胜芳的文化宣传尽一份力。
图为实践团队与小车会传承人合照。 王珺熙 供图
本次实践之旅已经结束,但胜芳文化发展之旅仍在继续。代代薪火永流传,“胜芳传薪”的故事仍在书写新的篇章。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立足胜芳大大小小的文化会,助力胜芳的文化传承生生不息。(通讯员 苑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