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当数字技术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2025年暑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阜业兴乡”实践团,带着青春的热忱与专业的担当,奔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启了一场扎根大地、服务乡村的实践之旅。
实践的序章,始于细致的筹备。线上会议里,我们锚定“传承阜平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敲定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与职责分工;电话与微信那头,驻村何书记的耐心指导,让我们的计划更贴合乡村实际;打包物资时,从适配小学生的地球仪到承载矿大温度的文创产品,每一份物品都藏着我们对阜平的真挚心意。
抵达阜平后,平石头村的新貌首先撞入眼帘。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党的政策为乡村带来的蝶变:曾经的破旧土坯房,变成了保留邻里温情的联排别墅;村小学里,窗明几净的教室与中网合作项目,为孩子们打开了望向世界的窗。墙上“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标语,不再是口号,而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图1
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我们走进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还意外与北京联合大学实践团相遇。在驻村书记何擎的引领下,两校学子共同学习“阜平精神”,听他讲述阜平脱贫攻坚的艰辛与成就。踏入骆驼湾村1号院、2号院,质朴的陈设里藏着岁月的痕迹,而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在总书记的关怀与富民政策推动下,这个曾经的特困村,靠着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从“穷山沟”到“好日子”的跨越。
图 2
基层领航者的故事,让阜平精神愈发鲜活。韩书记立足全局,以“红色+绿色”资源为依托,擘画旅游业驱动乡村发展的蓝图,还勉励我们“双脚沾满泥土,方能读懂中国”;顾书记用垫资解决房屋维修的担当赢得民心,在产业探索中果断转向,始终把“让老百姓得实惠”放在心头;耿老作为搬迁亲历者,细数搬迁后的便利,也道出对村集体产业发展的期盼——这些故事,是阜平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图 3
技术赋能,是我们为阜平文旅发展注入的青春力量。依托大创项目技术,我们多角度拍摄平石头村石头桥,用3DGS三维建模技术完成1:1高精度数字重建,为村庄留存下珍贵的“数字资产”;我们还借助当地民宿抖音账号开展直播,带着网友“云游”村庄,从民宿内景到周边路线,实时互动中,让更多人看见阜平的美。
图 4
在天生桥地质公园,我们则化身“科普志愿者”。展馆里,课本上的地质知识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岩石标本,我们结合专业所学,为景区工作人员细致讲解天生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与生态价值。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不仅能探索自然奥秘,更能成为服务社会的力量。
图 5
本次实践,我们收获满满:重走初心路,见证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对话基层者,感悟“忠诚守信、拼搏进取”的阜平精神;捐赠地球仪,为乡村教育播撒希望的种子;三维建模与直播,为文旅创新探索新路径;地质科普,让专业价值在服务中闪光。而我们的故事,也通过校学生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开来,驻村书记的助力、与北联大的联合宣传,让阜平的声音传得更远。
从矿大校园到阜平山野,这场实践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读懂了乡村振兴的深意,也坚定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的初心。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阜平精神的力量,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篇章!(通讯作者:张梓珣,宋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