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家,大学生资讯发布平台
大学生之家

当青春遇见乡土:看大学生如何“智”造可带走的乡村记忆

    发布时间:2025-10-15    阅读:
    来源:大学生之家

一、缘起:“千万工程”与最美乡村的青春实践

“千万工程”是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决策,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开启乡村建设序幕。它二十年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推动生态、产业、民生协同发展,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国样板。而安吉县灵峰街道大竹园村被称为“千万工程”最美乡村,就是从以竹为生的经济薄弱村到成为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今年暑假,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们再次走进大竹园村,投身于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实践洪流,开展以“千万工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察村庄一年来的变化与发展。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将人工智能融入大竹园村的研学项目,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用青春书写着乡村实践的精彩故事。

二、行走乡土:探寻大竹园村的振兴足迹

实践团成员再次走访了湖州市安吉县大竹园村的灵峰寺、蔬香大地、乡旅梦工厂、荷塘月色等休闲特色项目,在青砖黛瓦与田园风光间,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密码。

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的灵峰寺,曾是明代高僧藕益大师的驻锡之地,古刹藏于群峰环抱间,殿宇错落中留存着千年文物,沉淀着村庄的文化根脉。而蔬香大地以“稻田蔬香、悠然人居”为主题,连片农田与农耕体验区勾勒出田园画卷,成为游客触摸农耕文明的窗口。作为村庄的“活力引擎”,乡旅梦工厂盘活闲置资源,特色民宿、网红咖啡店与露营基地错落分布,这些咖啡馆以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融入稻田之中,大面积的落地窗让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稻田风光。此外,竹编灯具与荷塘元素装点的院落里,非遗体验课与研学活动让乡愁有了承载之地,这里已累计带动200余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而2024年暑期民宿更是凭借特色体验迎来客流高峰,平均入住率居高不下。荷塘月色里的千亩荷田与彩色水稻在风中摇曳,构成农文旅融合的鲜活写照。

这些项目串珠成链,让古寺文脉、田园风光与现代业态深度交融,绘就出“浙派新民居,蔬香大竹园”的共富图景。

三、智绘乡村:数字赋能下的研学创新

实践团整合大竹园村的竹文化、泥塑非遗等资源,构建出“线下实践 + 线上延展 + 智能导览”三维联动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四季花田的AI农耕讲解、蔬香大地的AR蔬菜识别、泥塑竹编的3D数字体验等,面向中小学生及亲子家庭,打造沉浸式、互动型乡村课堂。

同时,团队还研发了“安小竹数字文旅平台”,集成数字地图、智能行程规划等功能,形成“线上预研—线下实践—线上复盘”的全流程学习闭环,让乡村研学更智能、更系统。

四、文创为魂:把风景变成“可带走的记忆”

花!田!泥塑!都是大竹园村的“金名片”。团队不仅设计线上平台,还有线下的一条完整研学路线。团队还为游客带来“文创彩蛋”!将大竹园村的“花”与“泥”全变成了“可带走的记忆”。没有走马观花的仓促,只有“线上提前规划 + 线下深度体验 + 文创留存美好”的闭环——大竹园村用“文创为魂、运营为桥”,把乡村风景变成了让人想再来的“心动旅程”。

五、青年回响:在乡土中书写奋斗青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更是用来奉献的。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关注 “千万工程”,关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多更精彩的乡村实践故事,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作者:厉诗诗,颜佳,章坷坷)

 

 

大学生新闻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大学生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