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岷山路社区、衡山路社区,以“非遗传承+精神教育”为主题,开展“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将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基因与激光雕刻、面塑、竹编等非遗技艺相融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有童趣”的成长课。

三线精神润童心激光雕刻筑亭梦
“爷爷当年在三线建设时,用双手建起了工厂,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记在心里。”志愿者们用老照片、故事讲解三线精神,让孩子们读懂父辈的奋斗。随后,实践队用激光雕刻的木板材料教孩子们拼搭八角亭。“这个亭顶要对齐卡槽”,志愿者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全神贯注,将一块块木板拼接成精致的八角亭,红色精神在指尖的温度里悄悄扎根。

防侵害课堂护成长干花笔筒藏温情
“如果有人给你吃奇怪的糖,一定要大声说‘不’!”志愿者们用情景模拟开展儿童防侵害教育,孩子们积极举手分享“自我保护小妙招”。随后的手工笔筒制作环节,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将麻绳缠绕瓶身,再以鲜花点缀,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教育与温情,在干花的香气里慢慢流淌。

黑白对弈启智慧围棋文化入童心
“尧帝发明围棋,是为了教儿子学会思考。”围棋老师讲解围棋起源,孩子们听得入神。接着,老师耐心讲解基本规则:“黑棋先下,棋子要落在交叉点上”。和老师两两对弈时,孩子们的小手握着棋子,眼神专注,传统文化的智慧,在黑白棋子间悄悄萌芽。

面塑非遗活起来黏土兔子萌趣生
“先揉个圆球当脑袋,再做两个长耳朵......”面塑老师示范做小兔子,孩子们跟着揉黏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有的搓出圆滚滚的“胖兔子”,有的做了带蛋糕的“吃货兔子”,还有的给兔子戴了粉色“发卡”。非遗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孩子们手中的“萌趣伙伴”。

两弹一星精神传小小火箭载梦飞
“科学家们不怕苦和累,只为让国家更强大。”志愿者讲解两弹一星精神时,孩子们攥紧了拳头。随后,大家用彩色卡纸做火箭。机身到机翼,火箭在孩子们的巧手中逐渐成型。红色精神与科学梦想,在小小火箭里越飞越高。

竹编技艺承传统指尖小船逐浪行
“竹编是传统手艺,现在我教你们做小船。”竹编老师带来竹片,教孩子们交叉编织船身、做船帆。志愿者们耐心指导孩子们穿竹片,帮他们改正错误。当小船编好后,大家拿起自己的小船在空中挥舞,传统技艺的温度,在指尖的竹片里慢慢传递。

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这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体验了面塑、竹编等传统技艺,更学会了勇敢、坚持、感恩。非遗传承与红色精神的融合,让这个暑假变得不一样——它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童心与初心”的双向奔赴,让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出最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