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富裕的时代浪潮中,公益行动如纽带般联结起社会爱心与民生需求,成为推动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宁波大学甬路探寻队以线上采访为桥,深入探访“中国梦——百家企业公益行”项目,透过屏幕对话项目核心成员,探寻公益实践如何为共同富裕注入温暖动能。
公益初心:以尊重为基,让关爱有温度
采访伊始,项目负责人方总监的一句话便触动了大家:“公益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真诚的陪伴。”他解释道,项目从创立之初就坚守“关爱而非施舍”的核心理念——在扶贫阶段,团队为山区孩子送去书本和衣物时,总会特意组织“交换礼物”活动:让城市志愿者带上自己的闲置物品,与孩子们手工制作的书签、画作互换,“不是‘我帮你’,而是‘我们一起分享’,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单纯的‘受助者’。”
这种理念渗透在每个细节里:走访困难家庭时,志愿者从不拍照记录;开展活动时,始终以“伙伴”的姿态与孩子们交流。方总监说:“我们希望公益能像阳光一样,自然地洒在需要的地方,不留下刻意的痕迹,却能让每个被温暖的人挺直腰杆。”这份对“尊严”的坚守,让小队成员们读懂了公益最本真的温度。
(图为线上采访聊天记录。宁波大学李沈煜供图)
项目深耕:多元行动,搭起成长阶梯
自2014年启动以来,“百家企业公益行”已在公益路上深耕十余年,催生出一系列扎根大地的子项目,成为连接城乡、赋能成长的桥梁。
“温暖童行”项目别具巧思:组织家长带孩子进山做公益,以亲子力量传递爱心;“山里孩子看世界”:带山区孩子研学,拓宽视野。最初时曾一年开展五六次的研学活动,虽受客观因素影响频次减少,但八月赴新疆的行程,彰显持续前行的决心。这些项目,为山区孩子搭建成长阶梯,也为企业、家庭参与公益提供了渠道。
(图为百家企业公益行团队在贵州黔东南某学校捐赠物资。百家企业公益行团队供图)
政策呼应:与时代同频,为共富蓄力
“公益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跟着国家发展方向走的。”方总监的话点明了项目与时代的紧密联结。从脱贫攻坚时期聚焦“精准助学”,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学费补助、配齐学习用品;到共同富裕战略提出后,转向“物质+精神”双重赋能——既为乡村学校捐赠多媒体设备,缩小教育资源差距;也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助力家庭增收。
谈及未来,方总监话语坚定:“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所有人的携手前行。我们正联合百家企业打造‘公益生态圈’:制造业企业捐物资,互联网企业搭线上帮扶平台,服务业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资源。”这种“企业各司其职、资源高效整合”的模式,正是公益力量呼应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以点滴行动缩小区域、群体间的发展差距,让“共同富裕”从蓝图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图为图为线上采访聊天记录。宁波大学李沈煜供图)
屏幕另一端的采访结束了,思考却仍在延续。“中国梦——百家企业公益行”用十年实践告诉我们:公益是方导口中“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的尊重,是“山里孩子看世界”时眼中闪烁的星光,是百家企业拧成一股绳的合力。它以理念为帆,让关爱不跑偏;以项目为桨,让行动接地气;以政策为舵,让方向不偏离,在共同富裕的航道上稳稳前行。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小队成员们思考愈发清晰:共同富裕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人用真诚与坚持垒起的台阶。愿更多人加入这场公益接力,用一份尊重、一次陪伴、一份担当,让共同富裕的画卷里,每一个角落都洒满阳光。
(图为百家企业公益行团队在贵州黔东南某学校捐赠物资。百家企业公益行团队供图)
文字:宁波大学 李沈煜
图片:中国梦百家企业公益行团队
宁波大学 李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