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城市流浪猫数量逐年攀升,我国部分一线城市流浪猫数量已突破百万只。这些流浪猫不仅面临食物短缺、恶劣天气侵袭的生存困境,更存在携带病菌引发公共卫生风险及遭遇人为虐待、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传统流浪猫救助模式受限于资金短缺、后续安置困难,常陷入“救助-积压-再救助”的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救助+商业”新型运营模式应运而生,广州市嗷呜喵宠物服务中心便是该模式的实践载体——以流浪猫救助为核心使命,通过合规商业活动反哺救助工作,构建“救助-运营-再救助”的可持续闭环。本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调研该模式实际运作机制,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动物保护的能力。
实践期间,我们始终以保障流浪猫生命健康为首要目标,系统开展救助与护理工作。救助流浪猫首先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详细记录猫咪外观特征、大致年龄(通过牙齿磨损程度判断)及精神状态,细致排查外伤、皮肤病、眼部或耳部感染等健康问题,对发现的严重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合作兽医介入,同时将新接收猫咪安置于“救助隔离区”独立笼舍,配备专用食盆、水碗与猫砂盆,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日常护理中,要根据猫咪年龄与健康状况精准调配饮食,为3个月以下幼猫提供羊奶粉搭配幼猫粮,为老年猫及患病猫(如肾病、肠胃病)提供处方粮,每日两次更换新鲜饮用水;在猫咪进食后,也需要坚持开展10-15分钟互动训练,借助逗猫棒帮助猫咪保持活力,同时培养其对人类的信任,为后续领养奠定基础。环境维护方面,要严格执行“午晚两次清洁、每周全面消毒”标准,使用宠物专用消毒剂清洁食盆、水碗及猫爬架等猫咪常接触区域,对隔离区采用稀释次氯酸钠消毒液进行消杀,保障猫咪健康。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实现了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从掌握猫咪耳道清洁、外伤处理、用药注射等实用技术,到学会通过猫咪行为细节感知其情绪,再到运用“共情式沟通”化解领养访客顾虑;更让我对“救助+商业”模式有了深刻认知,破除“商业运营会偏离救助初心”的担忧,明确合规商业活动对救助工作的可持续支撑作用。同时,通过见证流浪猫从警惕抗拒到主动亲近的转变,我对“尊重生命”的理解更为深刻,进一步坚定了以专业服务动物保护事业的信念。
本次实践行动是将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未来,期待更多动医学子以实践为桥,用专业力量为动物保护事业贡献青春智慧,推动形成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