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汇聚各方之力,共谱人道新篇

    来源:李雯宇
    发布时间:2025-09-06    阅读:
  “用真诚搭建桥梁,用协作共筑和平。”2025年8月8日,我们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走进日内瓦青年对话与和平中心(YCDP),在现场发出响亮的中国青年强音与助力和平的青春之火相遇交融,世界清晰听见了跨文化理解的全新节拍,也见证了中国青年在国际交流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一: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参观展厅】
  
  参访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会(IFRC)期间,,我们被展厅里“红十字、红新月、红水晶”标志的故事深深触动。这三个中立救援符号,因适配不同文化与信仰而生——红十字源于瑞士国旗反转,象征中立与救赎,是最初的救援标识;红新月贴近穆斯林地区,红水晶则兼顾多元背景,用包容打破隔阂,让援助抵达每个角落。
  
  【图片二:教授为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授课】
  
  我们忽然明白,人道主义从不是追求形式统一,而是以灵活务实守护生命平等,这份“让援助无边界”的初心,正是IFRC的使命内核。自1919年成立、1963年将日内瓦定为总部以来,IFRC聚焦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危机,全球1600万至1700万志愿者(从孩童到长者)始终冲在前线,筑起坚实的人道主义防线。
  
  【图片三:教授为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授课】
  
  而中国的贡献更让我们自豪:中国红十字会作为IFRC重要成员,海外灾害时迅速送物资、派团队,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分享防疫经验;国内地震救援高效响应,社区里普及急救知识,这份“内外兼修”的担当,与IFRC“守护每一个生命”的理念深度呼应,尽显大国温度。
  
  不过,IFRC也面临挑战:冲突升级威胁志愿者安全,资金管理待优化,气候变化加剧救援压力。作为中国声音的传播者,我们向IFRC分享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经验,也提及此次研学中对“包容救援”的感悟——就像瑞士街头药房用“绿十字”而非“红十字”来规避文化争议,人道主义行动更需兼顾原则与灵活。
  
  【图片四: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队员与教授合影】
  
  未来,我们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会进一步讲好中国志愿援助故事,借助国内外多元传播方式,传递“无边界援助”的思考。此次参访让我们坚定“以包容传温暖,以行动守生命”的信念,愿为跨越文化地域的人道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五:审计狮语实践小分队合照】
  
  图摄:潘妍
  作者:李雯宇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