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驿路青锋探社治:川大实践团聚焦“小牛哥”驿站,共话新就业群体融入新方案

    来源:“驿路青锋,社治同新”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7月9日下午1:30-4:30,四川大学2025年暑期“驿路青锋,社治同新”社会实践团来到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社区,对“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展开实地调研。他们意在通过此次调研深入挖掘党建引领在新就业群体服务中的实践路径,同时总结莲花社区相关服务的成功经验,进而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新就业群体服务模式。
  
  7月9日赴“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合影留念
  
  一.溯本求源,驿站之初
  
  近年来,锦江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快递、外卖、网约车、网络直播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新就业形态的群体不断壮大。这一新就业群体规模庞大、类型多样,普遍面临劳动权益和福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在社会交往中矛盾众多,纠纷复杂,且管理难度大,为实现新就业群体的集中管理,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于是2021年12月17日,由锦江区委组织部、锦江区总工会主办,“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正式建立,是锦江区的创新之举,完善了社区治理。
  
  二.驿点温暖,物资荟萃
  
  爱心智慧驿站占地约三十平方米,但服务设施充足完备,内有冰柜,微波炉,饮水机,冰箱等硬件设施供“小牛哥”前来歇脚休息,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驿站内还有专门提供书籍阅读,解压室为小牛哥缓解压力,党课学习等精神服务。
  
  图为驿站内为“小牛哥”缓解压力的解压室
  
  三.小牛哥,驿站的温度
  
  此次活动还对前来歇脚的三位“小牛哥”进行访谈,从他们的讲述中,梳理出驿站在支持与服务新就业群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图为与驿站“小牛哥”访谈
  
  1.“爱心跑腿”与“随手拍”活动融入社区治理:
  
  “爱心跑腿”是驿站发起的一项常态化志愿服务。骑手们在配送途中,顺路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送去生活物资。“我们时间赶,东西送到、顺手整理一下没问题,陪伴聊天可能就做不到了”,一名骑手坦言。这些更深度的关怀工作通常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队负责人承担。尽管节奏紧张,不少骑手仍自愿参与,让配送工作延展出公益的温度。
  
  与此同时,“随手拍”活动则巧妙借助骑手们日常走街串巷的职业特点,鼓励他们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一名受访骑手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曾拍摄并上报了机动车道中间设置不合理的隔离护栏,“那铁柱子一撞就翘起来,特别危险”。让他欣慰的是,问题上报后,交警后续进行了处理。这种“发现问题—拍照上传—部门处置”的闭环机制,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增强了骑手们的社区参与感和价值感。
  
  2.保障短板:从“无人可找”到“有站可依”
  
  访谈中,劳动关系模糊、社会保障缺失是骑手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绝大多数骑手与平台之间没有劳动合同,仅依靠自费购买的每日意外险获得极为有限的保障。“出了事甚至不敢报保险,就怕账号被封”,这种不安与无助曾是常态。
  
  而驿站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依靠。驿站通过注册登记的方式为“小牛哥”成员赠送职工保险,作为平台保险之外的有效补充。有骑手提到,身边已有朋友在遭遇交通事故后成功获赔,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此外,驿站还引入法律机器人提供日常法律咨询,并组织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骑手释放压力,体现出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怀。
  
  3.最迫切的呼声: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
  
  当问及最迫切的服务需求时,骑手回答: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目前,平台几乎未提供任何医疗支持,“生个病、买点药,一天可能就白干了”。他们渴望获得医保,哪怕需要自付部分费用,“至少挂号能省一点,看病有点报销”。对于养老保险,骑手们认为这是长远之计,但医保是眼下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驿站虽不定期提供健康咨询和简单体检,但仍无法系统性地解决他们的就医压力。
  
  7月9日赴“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合影留念
  
  为探索社区治理与新就业群体的融合之道,本次实践选取“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作为调研样本。通过深入了解其“党建+服务+志愿”的新就业群体服务模式,挖掘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形成具有操作性的优化策略,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长效机制的完善,为“中国之治”贡献青春担当。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