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眼中的铁佛寺:国保“初啼”百日记——线上访谈实录
7月28日,“护千年铁佛,续三晋文脉”暑期实践团队以线上会议形式,对话高平市金牌导游缑导游。自今年8月24日铁寺首次对外开放以来,缑导游一直担任义务讲解员。她在访谈中用“局促而火热”形容景区现状,并透露多方正在探索“保护+旅游”的平衡点。
“以前没人来,现在限流进”
铁佛寺2024年8月前从未对公众开放,基本靠文保员王奶奶一家看守。缑导游介绍,开放后游客量迅速攀升,“寺内空间小,人均参观仅三分钟,排队却可能半小时”。为缓解焦躁,米山镇政府在等候区安排小型文艺表演,“让游客边等边感受地方文化”。
多方共管,责任边界清晰
目前景区实行“属地+行业”双重管理:门口咖啡厅、文创店由高平文旅局运营;安保、讲解、保洁由米山镇负责;寺内佛像安全仍归市政府统筹,“监控24小时在线,专人每日巡查”,缑导游说。
旅游热度未松绑保护红线
面对“开发与保护是否冲突”的疑问,缑导游给出否定答案:“正是王奶奶一家几十年坚守,才留下开发资本;现在反过来用旅游收入反哺安全投入,二者相辅相成。”她强调,景区严格执行“早九点、晚四点半”时段,周一闭馆维护;游客入口、殿内均设提示牌,“禁止闪光灯、禁止触摸”成为铁规矩。
数字传播已同步上线
《黑神话:悟空》在此取景的消息让铁佛寺迅速“出圈”。缑导游透露,米山镇2024年6月即启动文创设计,8月开放当天同步推出冰箱贴、明信片;保安大叔的幽默讲解被游客拍成短视频后,点赞量破百万,“线上展示、线下体验”成为营销标配。
讲解团队“边学边讲”
由于时间紧,首批讲解员均由高平各景区抽调,“半天背词、一天上岗”成为常态。缑导游回忆,自己首场讲解“声音是抖的”,但游客的热情很快带来成就感。后续文旅局举办“高平市文物讲述人”培训与考核,“内容更新后,我们再把故事带回去讲给游客”。
二十四诸天+关公髯须,晋东南“孤例”
缑导游用“诡谲之美”概括铁佛寺彩塑:二十四诸天造像兼具印度佛教遗风与本土特色;进门左手关公像“胡须如真人毛发植入”,在山西同期寺庙中极为罕见,“很多游客专门来数髯须”。
未来线路:把22处国保“串珠成链”
对于下一步规划,缑导游表示,晋城、高平两级政府有意将铁佛寺纳入太行山古建筑旅游线路,“高平共有22处国保、22处省保、1274处不可移动文物,完全有条件推出'国保一日游''古建深度游'”。目前已有苏庄、良户村等点位,“铁佛寺只是起点”。
建议:把“三分钟”变“三小时”
谈及个人建议,缑导游希望逐步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互动展陈,“让游客留下来,把文化带出去”;同时呼吁游客与工作人员共同守护环境,“只有人人自律,铁佛寺才能既'活'起来,又'留'下去”。
访谈最后,缑导游用“初见”形容自己与铁佛寺的缘分,“它刚睁开眼,就迎来这么多喜爱;希望百年后,人们仍能在殿前安静排队,听王奶奶家的故事继续流传。”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