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家,大学生资讯发布平台
大学生之家

耒阳红色音乐的传播途径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9-22    阅读:
    来源:作者:徐子怡 学校:吉首大学
一、绪论

  红色音乐是承载革命记忆与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耒阳作为湘南起义策源地,1928年朱德、陈毅在此发动起义,孕育出一批本土红色音乐,既是革命“声音档案”,也是群众情感符号。当前其专项研究匮乏,本文分析其传播途径与社会影响,可补充“耒阳样本”,为地方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共产党耒阳党史馆基本情况

(一)场馆简介
  耒阳党史馆以培兰斋为核心,位于市区群英南路,占地29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县级永久性党史陈列馆。培兰斋始建于1725年,曾为湘南起义县委机关,1986年开馆,2006年扩建为“两馆一园”。
 

(二)馆内红色音乐
  收录《朱德妙计战土匪》《世纪红》等9首作品,涵盖1920年代至21世纪:
     •   部分为民间集体创作,记录军事史实,留存方言与民俗;
     •   现代作品融合湘南民歌元素,呼应时代主题;
     •   均为耒阳红色文化核心符号,兼具多重价值。
 

三、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学校教育传播
  中小学及“红色学校”(如天柱学校、若兰小学)融入红色音乐:
     •   开设主题广播,循环播放红色歌曲;
     •   打造“音乐党史课”,讲解故事并组织传唱,实现红色基因代传。
 

(二)红色旅游推动
  将培兰斋、谭冠三故居等升级为“实境课堂”:
     •   声光电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同步播放红色音乐;
     •   形成“视觉+听觉”体验,熏陶游客。

(三)文化活动展演
  定期开展“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
     •   邀请城乡学生、爱好者,以方言快板等形式演绎;
     •   如教唱非遗《一根竹子咚咚歌》,贴近群众。
 

(四)媒体宣传推广
  拓展线上渠道:
     •   《世纪红》等制作为MV,在“学习强国”推广;
     •   抖音等平台有大量相关内容,吸引年轻群体。
 
四、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传承红色基因
  以本地历史创作出《世纪红》等歌曲,将史实化为旋律,传递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延续。
 

(二)凝聚社会力量
  红色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参与:
     •   激发爱国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身份认同;
     •   凝聚地方发展精神合力。

(三)丰富精神生活
  “文艺轻骑兵”开展50余场演出:
     •   多形式呈现红色音乐,提供精神食粮;
     •   让群众受教育、提境界。

(四)推动文化发展
  “文化+旅游”融合:
     •   湘南起义专题馆沉浸式展览带动2024年红色游客超30万人次,增收逾千万元;
     •   实现精神与经济双赢。
 

五、调研建议

(一)深入挖掘红色音乐资源
     •   梳理各时期作品,采访民间挖掘未记录素材;
     •   专业整理素材,编纂文献汇编。

(二)深化红色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
     •   成立小组,探究历史背景、革命作用;
     •   结合民俗与方言,挖掘内涵,形成学术成果。

(三)创新红色音乐的呈现形式
     •   舞台融入舞蹈、情景剧等,如以《世纪红》编革命舞蹈;
     •   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发互动APP。

(四)拓展红色音乐的传播渠道
     •   线上用新媒体制短视频,邀达人传播、发起话题;
     •   线下纳入校园课程,编教材、办歌手大赛。

(五)推动红色音乐与文旅产业融合
     •   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景点安排演唱活动;
     •   办红色音乐文化节,邀专家参与,提升知名度。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