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之重要性与国家发展、个人发展都密切相关。为探寻先贤助农之路及现今如何做好兴农之路,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玉见振兴”橙色耕读实践队来到了漳州长泰十五户陂灌区服务站以及长泰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基地。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实验队第一站来到了漳州长泰十五户陂灌区服务站,服务站伯伯为队员们讲解了十五号陂灌区的来源,这一被后人誉为闽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造福了沿线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们,沿用至今,依旧发挥着包括灌溉、排涝防洪的巨大作用。队员们听着先贤的故事,走过排洪阀,对于先贤们的助农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排洪阀上部分建筑
“扶农惠农,稳产增收。”实验队第二站来到了长泰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在此入驻的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研究生代表王啸学长为我们讲解了示范基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基地所努力的方向,包括鲜食玉米成本普遍降低、土壤铁锈问题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实践队员切身体会到一条惠农之路。

王啸学长为实践队员讲解长泰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基地
最后,实践队员与西湖村驻扎的农大学长学姐相聚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学长学姐们为队员们生动地讲解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当大学生们投身兴农之路,其新生力量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实践队员对于新农之路的理解更加深刻。

实践队员相聚一起学习交流
追寻先贤助农路,发展现时兴农路,当实践队员置身于切实的助农、兴农之路中,于之后的深入农村调研学习之时,必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