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从象牙塔到乡土间:东南大学脉衍襟江实践团探访基层校友的初心与坚守

基层稳则国家根基固,基层安则社会大局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既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也是青年淬炼成长的实践沃土。东南大学始终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将基层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通过构建“全景式引导+精准化培育”的双轨机制,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塑造-岗位对接”的育人闭环。岁末寒冬之际,东南大学脉衍襟江实践团以田野为书、以脚印为笔,历史30余天跨越多地开展深度调研:通过200余份问卷构建在校生基层就业认知体系,对话12位扎根基层的东大校友,以纪实影像和文字记录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东大人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躬耕实践,见证校训精神在阡陌乡野间的生动绽放。
 

一.初心如磐:解码基层就业的“知”与“行”

当调研数据显示68.09%的毕业生存在基层就业意愿,但“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专项的知晓率仅6.38%和18.09%时,实践团成员在笔记本上重重划下批注——“认知水位与行动意愿的鸿沟亟待弥合”。
为打通政策认知的“最后一公里”,团队创新打造“政策显微镜”新媒体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将10余项基层就业政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就业地图”。

二.知行合一:在乡土中国书写成长方程式

  1.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基层治理的青春答卷
在泰兴市珊瑚镇,毛睿校友回顾了自己在珊瑚镇工作的点点滴滴,深情地指出,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是直面群众的第一线,“有困难找党、有困难找政府反映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迎联教授在访谈中强调:“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技术+治理’的双轮驱动。”东大学子正用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重构基层生态。在泰兴市珊瑚镇,智慧大棚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上传数据,“印象珊瑚”综合体正在探索实施直播销售农产品新思路……
  1. “用一个人的力量带动一群人”——三尺讲台的薪火相传
基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教育部发文实施“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高校为中小学输送优秀教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婕文是“国优计划”首批入围学生,在谈及报名“国优计划”的初心时,她指出,“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传授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东南大学2015届硕士毕业生李小伟校友毕业后来到了江苏省泰兴中学担任生物教师。李小伟校友指出:基础教育,尤其是县城教育、乡村教育需要高层次人才,只有高层次人才的引导才能挖掘、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数据印证着这种初心的坚守与传承。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教师招录水平不断提高,以江苏省泰兴中学为例,近年来先后引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江苏省苏州中学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中更是显示,被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有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心有山海,身守杏坛,当代青年正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杏坛薪火的坚守与传承,以教育的力量躬身基层建设。
  1. “以一技之专长引领一方之发展”——百炼成钢的技术突围
基层技术单位是国之基石、业之支撑,基层技术人才是创新之钥、发展之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基层重点技术单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者。实践团成员同样寻访了基层重点技术单位的东大校友。
在泰兴一建,章宇群校友展示着团队设计的BIM模型,项目团队积极探索“BIM+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该团队“京基御景荟都项目06、12地块施工阶段BIM应用”、“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村城市更新二期项目2-04、2-06及2-17地块施工BIM技术应用”显著节能增效,并刚刚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二等奖。
宁兴机械的曹晨校友见证了自己与企业一同增长的历程,他强调,作为技术人才,要甘于坐“冷板凳”、敢于走出“舒适圈”……
实干方能兴邦,,技术发展不仅依赖于科研院所的科研进展,也依赖于千千万万个基层技术单位的工程师们在工程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基层的建设离不开重点技术单位的技术引领,百姓的福祉离不开重点技术单位的技术保障……
三.范式重构:解码基层治理的"东大方程式"
a) 三重发现:技术赋能与人文温度的共振带
实践团的调研揭示出基层就业的"三高"新图景:高技术赋能重塑治理效能,高情感投入织密干群纽带,高成长空间释放人才红利。数据显示,83.6%的受访校友表示"数字治理工具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强调"技术温度"的重要性——"无人机可以替代铁脚板,但替代不了心与心的距离"(2020届选调生张明语)。
这种双向赋能效应在校地合作中得到充分印证。通过构建"技术下沉-需求上浮"的双向通道,东大累计向基层输送技术解决方案127项,其中"智慧乡村治理平台"已在8个省份推广应用。正如孙迎联教授所言:"当数字治理重构‘鱼水情’,基层工作正在经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范式跃迁。"
b) 成长密码:专业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同心圆
在寻访中,一个清晰的成长路径逐渐显现:以专业筑基,用实践淬火,最终实现价值引领的螺旋式上升。2018届毕业生李华(化名)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从土木工程专业到乡村规划师,他将专业知识转化为87个村庄的振兴蓝图;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在解决"卡脖子"与"接地气"的双重课题中,找到了科技报国的最佳注脚。
这趟实践之旅丈量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变革轨迹,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当智慧大棚的传感器数据汇入乡村治理云平台,当数控机床的精密算法转化为社区服务的温度计,东大人用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这既是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也是"止于至善"的生动实践。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2-1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慧心筑防,护卫荣光”山东大学武装部总体国家安全观调研宣传队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点亮繁星志愿队为困境儿童开展科教帮扶活动”
  • 青春暖夕阳,饺子包温情  ——重庆大学“同心筑华”实践团走进天
  • “慧心筑防,护卫荣光”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感悟
  •  普及资助政策,传递温暖希望
  • 普及资助政策,传递温暖希望
  • 为积极响应“2025年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石油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滕群峰于2月12日重返安徽省庐江中
  • 02-13 关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