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湖南科大土木工程学院2025暑期科技服务纪实 扎根能源一线 解析绿色发展现状

2025年7月,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博调研团队能源评估组深入冷水江经开区、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浪石滩水电站等8地,以“设备检测+数据采集+民情调研”模式,为基层能源转型与乡村建设提供一手资料支撑,累计完成专业检测12项、有效问卷100余份,梳理典型问题20余条。

▲服务团指导老师罗春带领组员进行问卷调查
在冷水江经开区分布式光伏项目现场,团队利用热成像仪与电气检测装置,记录光伏板正午65℃表面温度数据,依据“温度每升10℃效率降0.4%”的行业规律,量化高温时段2.4%的效率损失;在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中控室,通过机组运行参数采集,发现企业生产1KWh电力耗煤量高于行业均值,同步记录其“风光火储”互补体系中3台60万千瓦机组的运行数据;在浪石滩水电站,团队实地勘测水位落差与周边光照资源,通过经济性模型测算,形成“光储水”耦合模式的本地适用性分析报告。

团队成员测试光伏板性能
在粘禾村,团队以“访谈+问卷”双轨模式,记录村民段爷爷等数十户家庭“烧煤—有限用电—煤电并存”的能源变迁史,发现85%的农户仍保留煤炭使用习惯,62%的村民对光伏等清洁能源“仅听说未了解”;在禾青镇,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全站仪测绘,完成乡村路网、边坡安全巡检,同步发放问卷50余份,梳理出当地光伏应用“装机量达200亩但收益率不足预期”“售后维护缺失导致信任度下降”等典型问题;在锡矿山光伏电站,团队实地考察1200亩场区光伏板,参观学习“上层光伏发电、下层农业种植”立体模式,为“农光互补”模式优化积累基础参数。
 
技术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光伏电站
本次调研形成“能源项目技术档案+乡村用能民情日志”双数据库:在新华能源公司,团队采集锅炉房45t/h蒸汽产量、100℃出水温度等运行数据,标注硬水软化系统余热利用潜力区间;在锡矿山项目区,通过土壤采样分析,记录200亩修复土地的重金属含量变化。正如团队指导老师罗春所言:“从光伏板温度曲线到农居能源账本,每个数据都是双碳战略落地的微观注脚。”未来,湖南科大将基于调研成果,持续为基层提供“数据诊断—趋势研判—路径建议”的智力支持,让高校调研成为城乡绿色转型的“听诊器”。
 
编辑:李谦 黄梦超 孙鑫 李瑞航 罗瑶民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