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梁平木版年画之旅--解锁巴渝非遗密码
为深入贯彻《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传承与传播”的要求,积极响应地方对梁平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推广政策,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音乐学院“星芒缀夏·月辉映童”志愿团于2025年7月15日上午,专程前往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云屏路111号的德合泰,拜访并学习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传承。
德合泰外景拍摄
走进德合泰室内,琳琅满目的木版年画即刻映入眼帘,这些作品形态各异、色彩鲜明,其中以门神、财神等传统题材为主,线条灵动间尽显民俗韵味。
《财神》等作品展示
“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具展示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家辉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志愿团成员了解到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颇为考究:颜料需从天然草本植物中萃取,色彩纯净且富有生命力;纸张要经过多道特殊工艺处理,以保证晕染适宜、保存长久;而雕刻用的木板,更是优选梨树为原料,质地坚韧且纹理细腻,为年画的精美呈现奠定基础。在徐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亲手体验了年画制作的关键步骤,从拓印到着色,一步步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木版年画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
徐家辉老师为志愿团成员讲解梁平木版年画种类
随后,同学们围绕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对徐老师进行了采访。当谈及现代工艺与传统木版年画的区别时,徐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两者在技艺传承、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徐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思路与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年轻一代的活力与创意将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
志愿团成员采访徐家辉老师
采访尾声,徐老师真挚表示,他始终希望将这门传统工艺传承给真正热爱它、愿意潜心钻研的年轻人,而非单纯为了商业化而传授技艺。他坚信,在政策扶持此次拜访学习活动,不仅让志愿团成员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更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地方对非遗保护的政策号召,为推
动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传播贡献了青春力量。
“星芒缀夏·月辉映童”志愿团与徐家辉老师合影
梁平木版年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一项技艺的存续,更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这样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当年轻力量与古老非遗相遇,当传统智慧与时代精神交融,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跨越时空、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涵养民族自信、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